現在賀元要主動的將風險攬起來,那就沒必要再反對了。
然後他們才認真的看柳青提供的那些圖紙,商議著工藝上的問題。
這些東西都只能手工製造,請哪裡的匠人才能夠完成這樣的工藝,他們還是有一些數的。
沒有這些人,柳青拿著圖紙也不知道該找誰來製作去。
燃料上面,當然是以煤炭為主。
京城向北幾十裡外,就有煤礦,還是一個比較大的煤礦。
那個煤礦為皇室所有,每年也能給皇室賺到不少的錢。
鍊鋼鐵的煤,當然要從那裡拉過來。
煤礦和這個鐵礦有一百多里的距離,以這個世界的運輸能力,拉過來的成本也不小。
柳青的計劃是焦炭那玩意兒也直接從那裡燒製,弄好之後再拉過來,這樣能節省一定的運輸成本。
現在就可以準備燒製焦炭了。
鍊鋼爐和鍊鐵爐的製造,也要準備啟動。
至於產能方面,柳青並沒有做太大的預期。
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原始,想要太高的產量那是不可能的。
第一期的計劃,柳青設計的產能是鋼五十萬斤,鐵三百萬斤。
不是日產,也不是月產,而是年產。
也就是說,這一座礦場,第一期的投入,年產能只有鋼二百五十噸,鐵一千五百噸。
這樣的產能,在柳青穿越之前的世界,妥妥的屬於那種要淘汰的落後才能。
可是,在這個世界,這已經是很不錯的產能了。
甚至在柳青說出這個目標的時候,那些人都覺得難度太大了。
要知道,根據戶部的統計,整個大虞,一年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是兩三千萬斤而已。
那是整個大虞的鋼鐵產量,包括了官辦的礦場和皇室的礦場所有的產量。
這個世界的鹽鐵二項,自兩千多年前開始,就是朝廷專賣,不允許民間資本插手,也就意味著官方的統計和真實資料沒有太大的出入。
柳青弄出這個礦場,年產量一開始就奔著全國總產量的一成以上來,給賀元等人的感覺就是好高騖遠,太不靠譜了。
特別是鋼的產量上面,大虞一年產鋼也就是幾十萬斤,柳青這計劃的產量就要跟整個大虞一年的產鋼量差不多,更顯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