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不夠。
林文繼續擴張工廠和生產線,外骨骼動力裝甲的工廠佔地已經超過了二十萬畝,機器人研發基地也有一萬畝,有超過五十萬人參與這項工作。
海大默的武器實驗室也陸續研究出來更多的武器和裝置,包括光學隱形,單兵式便攜防空導彈,反坦克重炮,烈焰噴射器,磁暴線圈,鐳射劍等等。
更多的武器裝備,使得機甲兵團的兵種和功能更多了。
而指揮官們的特訓也卓有成效,他們形成了一套新的指揮體系,已經能夠做到一邊觀察戰場,一邊作戰,一邊指揮部隊了。
聽上去很難,但其實也很簡單。
每個軍團都在後方成立了一個參謀部,各種資訊情報經過參謀部匯總之後傳遞給指揮官,由指揮官作決策。
其實指揮官的主要作用就是決策。
在成熟的戰爭體系下,所有的細節工作都不需要他們親力親為。
而能作出正確決策的關鍵因素是對戰場的理解。
沒有一種情況比指揮官在戰場上親自奮戰時的理解更深了。
望一葉而知秋,以小見大。
以一管而窺豹,也有一斑。
這樣做出來的判斷絕對比苦守在司令部裡等電話要準確得多。
眾多的指揮官們這才理解到了林郡長的良苦用心,瞭解到了新體系的優勢,他們更加賣力地學習和訓練了起來。
指揮官之間的配合也逐漸有了默契。
特別是秦落霜軍團,四個大機器人已經達到了親密無間、情投意合的程度,一舉手一投足,就知道對方要幹什麼。
夏瀟湘總算能夠駕馭她特製的四十米大長刀了,雲卿水也懂得了如何讓鐵奧動起來。
李凜月更是攻守兼備,劍盾在手,衝鋒在前。
當然,隊伍的輸出主力ADC還是秦落霜。
她的電磁炮和高週波劍破壞力實在太強了,光翼推進更是讓她如同鬼魅一般,能夠迅速切進或逃離戰場。
不過,秦落霜本體較為脆弱,不論是電磁炮、高週波劍,還是光翼推進器,耗能都很高。
為了保證作戰,她不能太頻繁地使用強電屏障,所以,三人的掩護就非常重要。
至於另外七臺大機器人,除了方大山拿著專用的八十毫米口徑的“機槍”之外,全部都是手持大刀的莽夫,上戰場就只會埋頭硬衝。
還有兩臺大機器人,則預備在戰功赫赫的數十個人中,舉行一個比武大會,在經過比試之後,挑選出兩個技術最好的人,授予他們機甲的使用權。
而林文也正準備給這些莽夫增加一些防禦和自我修復恢復能力。
關鍵就落在純血聖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