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中州總督王伯安沒有在通告中指責長山郡新任郡長謀殺青城長官的原因——這可是最受忌諱的死罪。
看完全部情報之後,盛懷軒鬆了口氣,看來那小子還是很有謀略的,善後工作做得這麼好,沒有落下致命的把柄,看來是早有準備的。
其戰績成果也是斐然,不僅完全擊穿了於忠賢的右手賴俊成,殺了於忠賢的狗腿子向賀年,還把於忠賢在青城的多年積累、為對付他而準備的所有力量,全部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這樣一看,這個中州總督的通告就很有意思,它與其說是威脅質問,不如說是勸告,讓盛懷軒趕緊把那個胡作非為的小子拿下來,先避避風頭,保護一陣子,十三州聯席會議之後再把他放回去。
看來王伯安那傢伙對於忠賢在他的地盤上挖牆腳的動作也很不滿,只是礙於同盟者的面子,捏著鼻子認了,讓向賀年在青城裡胡作非為。
向賀年一死,他只怕立刻就派親信接收回了青城,於忠賢也不能就此挑出什麼毛病來。
難怪這麼好說話。
盛懷軒心想,也許在聯席會議前能爭取他一下。
雖然王伯安和自己的派系有衝突,但也不完全屬於於忠賢那一邊,屬於可爭取的物件。
帝國中各種勢力本身就是盤根錯節的,上午還鬥得你死我活,下午就攜手合作共同進退,也不是什麼很罕見的現象。
在不同的事件上,他們有著不同的利益,也就同樣有著不同的合作物件。
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對他們這種人來說是永恆的真理。
分辨出那些是可以合作的,那些是要對抗的,那些是既合作又對抗的,則是他這個東州派領袖要做的。
派系之間的鬥爭複雜而繁瑣,稍錯一步,都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鬥而不破,才是鬥爭永恆的真諦。
當然,如果觸及到核心利益,或結下血仇,那就是死敵了。
比如,他和於忠賢。
十三州聯席會議,就是他們決戰之地。
本以為是大優的局面,現在來看,前途未卜啊。
真是可惜,那小子要是早幾年出現就好了。
盛懷軒長嘆一聲,讓首席秘書程禾新給長山郡發去一份措詞嚴厲的批評,讓林文立刻寫一份不少於30000字的深刻檢討,一天之內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