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蕭讓的過人之處,恰恰正好是高銘眼下的剛需。
......
回到營帳中。
高銘立馬召集了麾下一干文武,來中軍大帳商議要事。
大帳之中,高銘先是簡單交代了一下昨晚伏擊的收穫,再是將那封孫策親筆所寫的信紙,傳給眾人閱覽。
李世民看過之後,目露喜色道:“殿下,如此一來,只要模仿趙昊字跡,誘騙孫策出城迎戰,則秣陵必破無疑。”
周瑜卻沉聲道:“道理是這個道理沒錯,只是要完成這道計謀,還缺少兩樣東西。”
“一個是趙昊的親筆字跡,另一個是能夠完美模仿趙昊字跡的人。”
高銘點了點頭,旋即從懷中拿出一紙書信,攤在案臺上,笑道:“這便是你所說的趙昊親筆字跡。”
眾人湊過來看去,發現這正是剛拿下鄴城那會,趙昊派張儀作為使者,送來的書信。
想不到高銘一直將之儲存,並沒有丟棄,而在今日剛好派上了用場。
“這便是你所說,模仿趙昊的親筆字跡。”
緊接著,高銘又從懷中拿出另外一紙書信,攤在了案臺上。
眾人目光朝那一紙書信看去,發現信上的字跡,竟然和擺在旁邊的那封趙昊字跡,一模一樣。
就連行文的標註撇捺,都分毫不差。
這正是在回來路上,高銘讓蕭讓所寫的密信。
而信上所寫的內容,正是約孫策於十日後,一起對齊軍發動進攻。
“殿下,你這是如何辦到的......”周瑜一臉不可思議的望著高銘。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世上模仿字跡和行文,竟然能模仿到這種程度,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高銘搖頭一笑,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人擅長丹青,有人自然就擅長臨摹。”
如今我們還缺少一個人去送信。一個不為吳軍所識,且能作為我軍內應的人前去送信。”
話音剛落,只見李存孝毅然出列,拱手道:“殿下,末將願作為使者,持此信前往秣陵。”
眾人的目光,又齊刷刷的看向了高銘。
的確,李存孝是最適合的人選,因為他具備所有人都不具備的兩個優勢。
其一,孫策及其麾下文武,並不識得李存孝,畢竟見過李存孝的張泉,已經死在了他的槊下。
其二,李存孝膽識過人,膂力天下無敵,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的作用。
前世有李存孝十八騎破長安的傳奇,今生不妨再來一次李存孝破秣陵的典故。
沉吟片刻,高銘下定決心,旋即將手搭在李存孝的臂膀上,沉聲道:“此役非同小可,稍後本王會讓伯溫教你一些應答不露馬腳的辦法,盼將軍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