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談談房地產吧。”陸長歌把話題拉回來,“我印象中,是今年初的時候吧,國家出臺了調控房價的國八條?”
“嗯,對,你記得不錯。3月26日,國務院釋出【國八條】,提出要採取有效措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4月27呢,常務會議也提出八項措施引導和調控房地產市場,也就是【新八調】。所以說,今年整體的投資增速應該是會放緩的。”
是這樣的,甭管幾條,反正一直是調控著。
陸長歌說:“房價不讓過快上漲,但是土地財政使得地方政府也不會降低土地出讓金,所以本質上是在壓低房企的利潤。”
這個就是問題所在。
自分稅制改革之後,地方政府的財力不足,所以大多數城市都走上了土地財政的路子。
即賣地回籠資金,這樣才好施政,才好投資市政,做各種規劃,給公交補貼,造地鐵,修公路。
“從這個邏輯看,鄭叔您的日子已經比我們好過了,至少房價降低是不可能的。”
土地出讓金就不會降低,房價再降下來,那真是要企業賠本賺吆喝了。
“沒有的,出讓金是一部分。房地產是高週轉率,反倒不像是超市,現金流足,我們這個住宅地產啊,都是高難度動作,賣一個專案我是皇帝,買一塊地我立馬就成乞丐,資金鍊壓力大啊。”
這說的倒也是真心話。
那不然怎麼辦?
三個老闆你賺的最多,是該你風險最大啊,
高風險才能高收益。
陸長歌心說搞房地產的都訴苦了,買房子的百姓那可不得跳樓麼?
“資金壓力大是肯定的,住宅地產的規律。不過我的想法還是覺得膽子可以大一點,國家那麼多人口要進城,那麼多丈母孃要求買房子,剛需還夠吃很多年呢。”
“你也認為房價會漲?”畢竟調控措施近在眼前。
陸長歌肯定道:“漲,得漲。而且我可不是瞎說說,我還真打算囤房呢,那北京上海多擠啊,教育資源又那麼獨特,必須得漲到99%的人買不起的價。”
“貴沒關係,這種城市就該貴,不貴全國人民都搬過去讓孩子在北京讀書了。”
聽起來他陸長歌對這一行業充滿信心,該不會還真想幹地產?
陸知遠趕緊說話,“那個,長歌啊,房地產不是那麼簡單的的,管理企業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房價漲不代表企業就能賺錢,每年倒掉的房地產企業可不在少數。”
王旭將一切看在眼中,眯著小眼睛發笑,這兩個老朋友真絕了。
“我覺得沒那麼難,我不也做得好好的嗎?”鄭健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