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洛陽了!”離家日久,婉兒想女兒了。
“婉兒先回洛陽,我要去王屋山。”
婉兒臉上的興奮,褪了下去。
王屋山,是犧牲英烈的歸宿之地。
劉芒要親自安葬勇三郎王伯當的骨灰。
想起王伯當,劉芒的雙眼,不禁泛酸,神情落寞。
“婉兒隨夫君一起去……”婉兒雖然想女兒,但她還是很體貼地湊過來,抱著劉芒的胳膊,柔聲地道。
“……好吧。婉兒先去歇息吧,我還要處理些公務。”
……
劉伯溫等人,早已準備停當,只等主公劉芒到來,啟程出發。
留守在弘農的王猛、郭侃、周德威等人,前來送行,和劉伯溫、杜如晦等說笑著。
稍後將率部東往的鄧艾,和來弘農督辦賑災物資的李衛,也前來送行。
鄧艾從軍時間短,職務低,加之笨嘴拙舌,不敢和這些牙尖嘴利的幕僚們說笑。只是愣愣地獨戳在一旁,偶爾和李衛聊上幾句。
劉芒和婉兒出來,王猛等人上前行禮。
“主公。”
“這麼熱鬧,說什麼呢?”
“哈哈哈,我們在說,主公天資不凡,竟能琢磨出這好東西!”劉伯溫笑著指著自己坐騎上懸掛的馬鐙,極其自然地拍了劉芒的馬屁!
“是啊!”王猛也笑著道,“我們在說,主公天資不凡,也在說,主公和伯溫先生,真能沉得住氣。如此大好之物,竟深藏數年之久!”
“早露出來,鄭縣大勝如何得來?哈哈哈……”眾人皆大笑起來。
馬鐙,是劉芒起兵之初,在幽州上谷時期的“發明創造”,劉伯溫建議深藏不露。
直到雍涼大戰,這一簡單而又神奇的裝備,終於派上用場,且收穫奇效。
只是,這個神奇裝備,一旦亮相,便不再神奇了。
劉芒早就想到這一點。
周德威在河東東垣秘密訓練鐵林軍,需要裝配馬鐙。
劉芒命令軍中鐵匠,給鐵林軍打製馬鐙的同時,另打造了數萬副馬鐙,以及與之配套的、懸掛馬鐙用的皮帶。
馬鐙,能減少騎乘難度,提高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