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常理,朱友謙此時的做法,應該避免與進攻勢頭正盛的洛陽軍正面交鋒,待洛陽軍岳飛部南下後,再出兵封鎖南北要路,切斷岳飛部補給通道。
然後,靜等岳飛部糧草耗盡,待其陷入絕境時,再發起致命一擊。
可是,朱友謙不敢這樣做。
即便對自己的隊伍有信心,朱友謙對駐守平輿、上蔡的劉勳、劉偕也沒有信心。
身為統兵大將,朱友謙最清楚豫州軍的戰鬥力低下到何等程度。
他甚至懷疑,當洛陽軍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現在平輿、上蔡城下,劉勳、劉偕會率領部隊,棄城而走!
汝南郡擁有兩百多萬人口,平輿是汝南的心臟,聚居在周圍的人口,多達數十萬。
岳飛若佔據平輿,糧草供給,毫無問題。
如此,便不是岳飛孤軍深入後,陷入斷糧絕境,而是他朱友謙,被分隔在汝南西北隅,被困於死地!
不行!
洛陽軍不按套路進攻,自己也不能按套路防禦。
出兵!
出兵支援劉勳、劉偕,決不能讓洛陽軍攻佔平輿或上蔡。
保住平輿、上蔡等重要城池,就能保證南撤通道。而洛陽軍沒有大城為依託,必將陷入糧草斷絕的窘境,退兵是早晚的事。
到那時,再根據形勢,決定固守還是乘勝追擊。
不過,朱友謙也有顧慮。
如果救援平輿、上蔡不利,會是什麼結果?
最可怕的結果是,主力離開,定潁失守!
定潁,對別人而言,只是一座城。但對朱友謙而言,定潁就是他的家!
他的全部身家,數不清的財物,絕大部分,都在定潁。
支援平輿要緊,自己的財物更要緊!
朱友謙思前想後,終於有了主意。先將財物轉移到灈陽西面、相對安全的吳房城,派重兵駐守,然後再率部支援平輿。
能保住平輿,當然好。
保不住平輿,也可引兵退回吳房,再從吳房,向南撤退。
朱友謙終於做出決定,準備出兵,支援平輿、上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