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啟用提醒!
施琅,字尊侯,號琢公。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降清不久,隨鄭成功反清。因不贊成鄭成功“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戰略,被削兵權。
因私怨藉故殺鄭成功手下曾德,惹怒鄭成功,家人遭誅殺,施琅再次降清。
任清朝同安副將、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指揮清軍水師進攻臺灣,屢獲大勝。佔領臺灣後,堅決主張不放棄臺灣,最終促使康熙帝決定保留臺灣。
治理臺灣時,政策有失,且有私心,阻礙了臺灣與大陸間交流,是其過失。
官至靖海將軍,封爵靖海侯。
代入身份:江東水軍小校。
竟然是施琅,可惜啊可惜!
手下人才濟濟,召喚出來的人才,已難以統計。因召喚而啟用,投身其它諸侯的人才,能力、名氣遠超施琅者,大有人才。失去那些人才,劉芒並未有特別遺憾的感覺。
而這一次,施琅現身江東,卻令劉芒大呼可惜。
實力增長,眼界開闊。劉芒的目光,已不再侷限於一城一地,不侷限於中原地帶,而是放眼整個大漢帝國。
諸侯並起,群雄逐鹿,劉芒有足夠的信心,贏得這場競賽!
一統之路,絕不會是一馬平川。而最大的障礙之一,便是長江。
在這個時代,大江大河,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為了日後進軍江南,劉芒早就著手組建水軍。俞大猷、王濬等加倍努力,洛陽水軍規模,已達數萬之眾。
但是,洛陽軍,以北方子弟為主,不善駕舟、不熟悉水戰。洛陽水軍的規模、經驗,和荊州水軍、江東水軍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劉芒重視水軍建設,有水戰經驗的將領,都被劉芒當成寶貝。
施琅的名聲和人氣,並不突出。但在歷朝歷代水軍將領中,施琅絕對是出類拔萃者。沒能將他收入麾下,實在可惜!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劉芒很成熟了,他越來越懂得,和天下事相比,任何個人,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施琅很有能力,失去他,很可惜,會增加一統天下的難度。
但是,失去施琅,並不會改變歷史車輪執行的軌跡,更不會動搖劉芒堅定的信心。
繼續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