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貢品進京,便是防微杜漸之舉,儘可能減輕不利傳言的影響。也可藉機敲打敲打劉備,別拿破爛糊弄事。真要表忠心,拉關係,就要拿出誠意。
貢品不能進京,華雲龍還是想進京面見劉太尉。
李衛知道華雲龍的心思。最重要的東西被劫,如果劉芒劉備要治罪他的死罪,他想跑也跑不了。
況且,華雲龍是條好漢,他想逃避,很容易,但手下一干兄弟都要受牽連。當面向太尉劉芒請罪,才是有擔當男人的做法。
“京城,就不必去了。丟點東西嘛,說大就大,說小,也不算什麼事。這一路原本就不太平,劉太尉知曉,不會怪你,更不會治你的罪。至於玄德公嘛,在下說不好會不會降罪於你,不過,玄德公久治徐州,這一帶的情況,應該更清楚。”
李衛捎帶著挑撥了一下劉備與部下之間的關係。
李衛話裡暗含之意是,你家主公劉備,本就知道一定要出事。派你出這趟差事,本就沒安什麼好心。把你華雲龍當犧牲品、當替罪羊,也說不準。
話嗎,點到為止就好。
其中深意,聽者慢慢體會,更有效果。
李衛以劉太尉特使的名義,給劉備寫了信,替華雲龍開脫。還答應華雲龍,會向劉太尉稟明詳情。劉太尉大度寬仁,應該不會怪罪。
李衛好言安撫華雲龍,還從陳國官府借支一大筆錢,代太尉劉芒賞給徐州押運官兵。華雲龍和部下感激涕零。
李衛老家在沛國,華雲龍老家是九江北部,離得很近,兩人也算半個老鄉。
李衛仁至義盡,華雲龍感動不已,稱大恩不言謝,日後有機會,一定報償。
……
在陽夏交接休整完畢,華雲龍帶著隊伍,返回覆命。
李衛也要押運著壽春俘虜,回洛陽覆命。楊志、韓世忠、孫立等,本就要投軍。保護朝廷貢品有功,自然樂得面見太尉劉芒。
石秀卻不想回洛陽。
房玄齡算計之事,關乎諸侯之間的勾心鬥角。這種事情,李衛自然不會對石秀明說。而且,即便李衛解釋,石秀也未必能理解。
石秀看不慣房玄齡的做派,官場做事的套路,石秀看著都頭大。對官府和大小官吏的印象,更差了。
李衛楊志等人再三勸說,石秀還是打定主意,迴歸江湖,繼續過衣食無著,腥風血雨,但逍遙快活的日子。
李衛無奈,贈予銀錢,石秀也不矯情。收了錢,道了別,瀟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