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白馬附近。
此地屬兗州,但緊鄰冀州,和司隸河內郡朝歌,也不過幾十里路程。
劉芒袁紹曹操等會於此,協商休戰罷兵。
東郡戰事的當事方,呂布和張邈也出席參與,只不過,角色比較尷尬。
這次會商,除了商討休戰事宜,還涉及各方在這一帶的軍事部署,以及東郡西部、陳留西北部管轄控制等諸多問題。
劉芒袁紹曹操反覆協商,勾心鬥角,都想為自己謀求最大利益。
作為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者,呂布張邈,當然想參與會商,為自己爭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權利。但是,他們卻只有旁聽的機會,沒有參與談判的權利。一些關鍵問題,他們甚至沒有旁聽的權利,劉袁曹協商之後,通知他們一聲而已。
命運由他人決定,呂布很委屈,但沒有辦法。
事實就是如此,大多數人,並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正如孩子的命運,通常掌握在父母手中。天下如家,呂布張邈等小諸侯,就是孩子;劉芒袁紹曹操等實力諸侯,就是家長。
大諸侯間矛盾如演變為軍事衝突,波及面廣,後果不堪設想。
而避免衝突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犧牲小諸侯利益。
經過拉鋸般的討價還價,劉袁曹各讓一步,相互妥協,達成共識。
三方同時撤兵,誰也不得染指這一地區事務。
東郡西部燕縣及附近的胙城、瓦亭,陳留西北部等地,作為真空地帶,劉芒和袁紹,不得染指。
東郡中部,東武陽和衛國的中間地區,作為曹操和呂布勢力的分界線,曹呂雙方均不得涉足。
如此劃分,呂布與張邈的地盤被進一步壓縮。尤其是呂布,僅剩下濮陽、衛國、白馬三座縣城。
呂布張邈不滿,可是有什麼辦法?
劉袁曹三強,呂布張邈,無力抗衡其一,焉敢同時得罪三方?
不過,呂布張邈也並非一無所獲,獲得了暫時的和平。
為了安撫呂布張邈,劉芒和袁紹答應向二人提供部分糧草和軍械。
如此結果,三強中曹操最是不滿。
但是,和劉芒袁紹相比,曹操也是弱小,他不敢同時得罪劉芒和袁紹。
曹操雖然未能收復濮陽等地,但劉芒和袁紹認可了曹操對梁國的控制,曹操也算大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