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發了狠!
誰再敢拿本姑娘和姓劉的說事,要麼你死給我看,要麼本姑娘死給你看!
……
謝家小奴敢亂傳話,劉芒身邊的人,可沒這份閒心,也沒這個膽兒。
謝道韞的狠話,沒人敢往劉芒處傳。何況,劉芒也沒時間聽。
王守仁策劃嵩山會盟的同時,劉芒忙於會晤陳國世家、名流,還要視察謝玄和符存審操訓的,以流民為主的新軍。
謝玄和符存審,都是統武雙能的大將之才。在他們的調教下,雖只短短几月,這支新軍,雛形已現。
戰鬥力雖尚不能與徐達、岳飛等精銳之師相比,但精神面貌,已預示著,這支隊伍,必將成為一支精銳之師。
“懇請主公為我部賜名!”
“就叫北府軍吧!”
劉芒命名北府軍,是有原因的。
系統介紹中,提到北府軍,只是劉芒如此命名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陳國境內,除都城陳縣外,最重要的縣城,就是陽夏。
陳縣在南,陽夏在北。因此,陳國人常常以南府、北府稱呼這兩地。
謝家久居北府陽夏,劉芒便以此命名。
劉芒給予北府軍格外關注,讓謝玄和符存審倍感激動,更覺責任重大。而他們也不負劉芒厚望,北府軍最終成為劉芒麾下,王牌精銳之一!此乃後話……
……
除了這些事,關於九鼎和玉璽謠言,劉芒也做了一些分析和了解。
謠言,不會起於民間。
普通百姓,莫說不會知道禹王九鼎和傳國玉璽,便是知道,也沒心思散播這類謠言。百姓們關心的,是吃飯穿衣,而不是九鼎和玉璽。
謠言,十有八九,來源於諸侯。
誰會是謠言的始作俑者呢?
劉芒首先想到一個人——劉備!
傳國玉璽沒在袁術身上,就有很大可能,留在了壽春!
劉備私匿了傳國玉璽,欲蓋彌彰,放出謠言,嫁禍於自己,十分符合邏輯!
不過,如果憑此就妄下定論,劉芒這些年,就算白過了。
符合邏輯,不等於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