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洛陽軍、徐州軍和江東軍三方割據,都在圍剿豫州殘兵。
甚至,連大別山上,也出現了軍隊搜捕隊的蹤跡。
大別山上,缺衣少糧,漢軍搜剿越來越深入,再待下去,想逃都逃不出去了。
必須離開大別山!
高俅召集殘兵各部將校,假模假樣地分析了一番形勢,做出分兵下山突圍的決定。
命各部分頭向東南突圍下山,並約定了突圍後集結的地點。
還拿出財物,分給各部。
高太尉如此慷慨,眾將校十分感動。紛紛表態,一定按命令突圍集結,以後誓死追隨高太尉云云。
各部分頭行動,向東南突圍。
高俅何等狡猾。
留在山上,是等死。
突圍下山,是送死。
只有向西翻越大別山,逃往荊州,才是唯一出路。
而翻越大別山,也是風險叢叢。
這段時間,高俅一直琢磨著如何西逃進入荊州。
探路的斥候回報,西面山裡,也發現洛陽軍行蹤。
數千人馬,翻越高山,行動緩慢,早晚會暴露行蹤。捨車保帥、李代桃僵,才是脫身妙計。
讓各部向東南突圍,吸引圍剿搜山的漢軍注意,高俅並未急著向西翻越大別山,而是率領嫡系親信,向北面奔向大別山深處。
在北面深山中,尋了隱蔽處,高俅率部藏了起來。
正如高俅所料,沒過兩天,秦瓊的隊伍,便從西面迂迴而至!
由抓獲的豫州兵帶路,秦瓊一路追蹤至袁術藏身之處。
袁術藏身之處,早已空無一人,只剩下袁術、李林甫等人的屍體。
蟲豕雲集,屍體已經發臭。
曾經叱吒風雲的袁公路,落得如此下場。雖是咎由自取,卻也實在可憐。
秦瓊取了幾件能證明袁術身份之物,命人埋了屍體,做了標記,率領隊伍,向東南追蹤豫州殘兵而去。
……
待秦瓊向東南走遠,高俅才長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