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袁術,則相對簡單些。
潁川南陽之戰,袁術兵力折損近半。李助侯君集臨陣叛逃,更大大削弱了豫州軍計程車氣。
只要略施計謀,進一步擾亂豫州軍之心,再以周邊諸侯牽制,袁術必不敢北向。
劉伯溫、高熲等人的腦子,隨隨便便想條小計謀,就夠袁術折騰的。
高熲建議,利用楊弘之死造文章。
楊弘,早期追隨袁術,曾任長史,是袁術最信任的幕僚。
楊弘奉命鎮守袁術的老巢南陽,李助侯君集欲奪南陽自立,設計殺了楊弘。
其中具體細節,壽春方面並不十分清楚。
高熲建議,將一批李助侯君集的死黨,釋放回汝南。
這些人,家在汝南,當然願意回家。
釋放之前,讓看押的兵卒,透露一些楊弘被殺的原因。不說李助侯君集欲自立,只說楊弘有自立之心,不肯給潁北提供給養,才致使侯君集部,不戰而敗。
還說楊弘欲阻攔侯君集進入南陽,李助侯君集被逼無奈,將其斬殺。
釋放之人,都是李助侯君集的親信。給楊弘編排這樣的死因,可減輕李助侯君集的罪過,也就是減輕他們親信的罪過,這些親信當然願意相信這種說法。
至於袁術是否相信這種說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被釋放的俘虜,會把這種說法代入豫州軍中。
楊弘是袁術的親信,連他都有自立之心,豫州軍中其他人會怎麼想?
自然會人心惶惶,豫州軍士氣,便會被進一步削弱。
削弱豫州軍士氣,再有諸侯牽制,袁術應接不暇,起碼暫時不會動奪回潁川、南陽的念頭。
而牽制袁術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徐州劉備。
劉備有擴張地盤,加強戰略縱深的需求。
之前一戰,劉備花了不少本錢,卻在最後,被曹操搶去沛國一半地盤。劉備有氣,卻發不出來。
如果能給劉備創造一些條件,劉備一定願意再次向袁術開戰。
袁術佔據的揚州九江郡,與劉備的徐州相鄰。
九江南有長江,北有淮河,西有巢湖、芍陂兩湖夾峙。
劉備治地周邊,缺乏天然屏障。如能攻取富庶的九江,不僅可以收穫地盤、人口,還能加大戰略縱深,將自帶戰略屏障的九江,開闢為後方基地。
劉備覬覦九江,毫無疑問。問題是,劉備有想法,卻沒有足夠的實力獨自向袁術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