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和眾幕僚早就分析過,聯合劉備,問題不大。重點是,要爭取江東孫策,站到自己一方。
劉伯溫帶著宇文成都、楊延嗣等人,晝夜兼程,趕往江東的時候,江東孫策及其幕僚,也正在商討下一步的戰略。
趕走劉繇,孫策坐穩了江東。
江東,在大漢版圖內,是偏僻之地。但是,人傑地靈,江東人才輩出。
孫策掌握江東後,聽取張昭的建議,將治所從曲阿,遷移至吳縣。
吳縣(既蘇州),在吳郡中部,靠近震澤(既太湖),水陸便利,人口更多,較曲阿更為繁榮。
同時,張昭還獻策,積極聯絡江東世家。
而江東世家中,以虞陸朱魏顧等家族,名聲最大。
孫策積極聯絡各大家族,很快招募到大批世家賢能,其中,以陸氏陸康、顧氏顧雍、朱氏朱桓、魏氏魏騰最有能力和名望。
陸康,字季寧,陸氏家長,年事雖高,名望極大。
陸氏子弟,人才輩出,陸氏歸心孫氏,引得其它家族,紛紛效仿。
顧雍,字元嘆,曾師從名士蔡邕,甚有才學。
顧雍本在吳地為縣令,頗有政績。孫策掌控江東,立刻拜顧雍為軍中司馬,參與吳地軍政事務。
朱桓,字休穆。年紀雖只有十七八歲,卻輕財重義,不僅勇猛,且善於帶兵。被孫策招至軍中為將。
魏騰,字周林。魏氏子弟,剛直不阿,直言不諱。
得到世家支援,孫策在吳地站穩腳跟,並開始謀劃下一步的發展。
……
孫策召集張昭、張紘、陸康、顧雍,以及吳景周瑜程普張弘範等人,商討擴張發展大事。
孫策目前佔據的,是揚州吳郡和丹陽郡大部分地區。地處大漢疆域東南一隅。發展擴張的方向,無非是北、西、南三個方向。
長江天塹之北,是徐州廣陵郡,被劉備所佔據。
長江之西北,是揚州九江、廬江二郡,現被袁術佔據。
長江以南,西面,是揚州豫章郡。現在沒有大軍閥盤踞。
南面,是揚州會稽郡,現由會稽太守王朗和地方豪強嚴白虎所割據。
……
按照通常的觀念,應當朝著政治經濟最為發達的方向發展。
大漢中心,在中原,東吳發展的方向,理應向北。
但是,張昭認為,北面有劉備和袁術,都是實力豪強。向北發展,勢必和他們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