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眼睛一亮,苦思冥想,被周瑜一語提醒。
“公瑾,我有破敵之策矣!”孫策異常興奮,“北面有小丘。明日,吾少帶人手,上小丘之上,假作查探敵營。敵軍必派兵趕去捉我。公瑾暗中準備兵馬,待敵軍出營,相機行事。”
“不可,萬萬不可!”周瑜連連搖頭擺手,“伯符乃一軍統帥,豈能以身涉險。”
“公瑾,破敵要緊。若再拖幾日,敵軍援兵一到,我軍再無勝算。”
“不可,伯符,萬萬不可。”周瑜還是不同意。
孫策只能強行下令。“公瑾不必多言,吾意已決,公瑾速速去做準備吧。”
兩人自幼相識,周瑜最瞭解孫策的脾氣。他決定之事,斷無更改可能。
再勸無用,周瑜道:“此事太過兇險,若要誘敵,何勞伯符親自出馬,周瑜願擔此任。”
孫策笑道:“不掛香餌,如何釣得金鰲?劉正禮也算一條大魚了,我親自出馬,人家才會給咱面子。公瑾你啊,面子沒我大哦!”
孫策喜玩笑,有事沒事,常和屬下說笑一番。
可是,孫策越是說得輕描淡寫,周瑜越覺不妥。
“公瑾。”孫策終於收住玩笑,用力拍拍周瑜的臂膀。“我們剛剛起兵,若是我這個當主帥的,都不肯擔一點風險,將士如何拼死效命?”
見周瑜還在猶豫,孫策再次用力地拍拍周瑜。“公瑾無需多慮,某自幼隨家父征戰,歷經風雨無數。劉繇兵馬雖多,但能攔住我孫策者,怕是尚未出生!”
言語間,豪邁霸氣盡顯。
周瑜終於點頭……
……
翌日,劉繇軍營哨位指著不遠處小山丘,大聲喊叫:“孫策正在窺視我軍軍營!”
劉繇得報,出賬來看。
果然,孫策帶著十餘人,駐馬土丘之上,正對著己方軍營指指點點。
劉繇無奈地搖搖頭。“隨他看吧。”
孫策如此囂張,劉繇能忍,有人卻忍不了!
軍中有人大喝:“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
發聲者,非是別人,東萊太史慈是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