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的儀仗、甲冑、兵器,數以千計。
冀州富啊!冀州軍的盔甲武器,遠遠好於太原軍。
太原軍太窮,打掃戰場的兵卒,把所有能撿拾的東西都搬了回來,甚至連折斷木製的刀柄矛杆都撿了回來。
雖然不能再做兵器,但截斷了做別的用,也是好的。
劉芒最關心的,還是殲敵和俘虜數量。
此役,共殲敵七百餘,俘獲近千!
輝煌的勝利!
在代郡,清剿北太行黃巾餘黨,殲敵和俘虜數量遠超此役。
但是,冀州軍遠非黃巾餘黨可比。
黃巾餘黨,裝備粗劣、戰鬥力低下自不必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根本沒有戰鬥力的老弱家眷。
而冀州軍,可是實打實的正規軍,甚至可以說是天下最強的部隊之一。
大敗冀州軍,殲、俘如此之眾,絕對是一場輝煌的勝利。
蘇定方下令:“敵軍屍體,立刻堆放焚燒,不得遺漏。”
屍體焚燒或掩埋,只為防止惡疾滋生,古來如此,沒什麼問題。
但在處理俘虜的問題上,卻產生較大的分歧。
處理戰俘,不外乎三種方式:或賜與有功將士為奴,或招募從軍,還有一個處理辦法,那就是——殺!
漢末人口稀缺,幷州更是人少。
冀州俘虜,都經過訓練,如果能招募從軍,自然最理想。或者賜予有功屬下為奴,充實田間勞力,也是不錯。
可是,這面臨一個難題。
袁紹的冀州軍,除少數招降自黃巾外,大多是冀州本地農戶從軍。
這些俘虜,家眷都在冀州。而冀州和幷州之間,只有一座太行山。留在幷州為奴,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逃回冀州與家人團圓。
也就是說,留得住人,留不住心。這些冀州兵,不可能忘記家裡的妻兒老小,安心待在幷州。如果並冀再次開戰,這些俘虜甚至可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