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璇夏這種,天才型的戰鬥直覺。
李博明是望塵莫及的。
在驚訝、感慨的同時。
李博明也在,想法設法的。
想要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她這一能力。
畢竟之前,全都只是他的,憑空猜測。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以及更進一步的,發現其中緣由。
李博明持續觀察了,足足22個小時。
最後只能在,無限的感嘆中,放棄這一心思。
沒辦法,22個小時裡面,總共經歷了,8場戰鬥。
其中有5場,是李博明先行一步,透過感知,發現的敵人。
而也就在,他感知到敵人,5分鐘左右。
曹璇夏就已經,僅憑感覺,確定了敵人的,大致方向。
而剩餘的三場戰鬥,則是讓李博明,大開眼見。
只因為在,李博明還未到達,感知範圍的時候。
曹璇夏就已經像是,早已有了目標的,奔襲過去。
等戰後,再開始覆盤。
李博明發現,這三場戰鬥中。
與敵人的距離,分別是,3200米、2800米、4100米。
這22個小時的,觀察思考。
當然不是,僅僅看誰先,發現敵人。
亦或者,曹璇夏要用多久,才能察覺,李博明感知內的敵人。
李博明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聽覺、嗅覺、視覺、感知、邏輯思維……
也就是他,之前分析、猜測,曹璇夏這一能力的,構成方面。
而也正是,透過這些方面的觀察。
再加上,之前三場,曹璇夏更先發現敵人。
才讓李博明,徹底打消了,刨根究底的想法。
因為,他發現自己,不單是那三場,解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