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三宮六院,在國公府時有一妻一妾。自從三哥被那位妾室許氏刺殺之後,二哥、七哥的美妾們為了孩子和夫君的安全,自願改名換姓在民間生活。
之後,二哥、七哥不再納妾。
二哥的妾室至死不曾回宮,但在臨終前見了自己的兒孫一面,被追封貴人,與帝后合葬。
上行下效,七哥與七嫂亦如帝后那般善待那位在外居住的妾室。
當然,皇室的子嗣等同國家大事,豈容皇帝任性?史書記載,她二哥溫良賢明,稱目下乃復國初期,百廢待舉,需要許多花銷,必須把銀錢花在刀刃上。
說白了,沒錢!
除了國庫不能動之外,他個人確實沒錢,都給國師為妹子的陵寢鋪地砌欄去了。包括長兄和七哥的,在北蒼,和宗親們相比,她的兄姊們過得十分清貧。
暴君一戰,又經歷了鳳武王朝,宗親們死得慘烈,活得艱難。一朝翻身,一個個忙著娶妻納妾,繁衍子嗣。
唯有她家這一脈不緊不慢,順其自然。
對二哥而,血脈的傳承,長兄已經做得極好,他這老二隻操心國事。
谷在國公府時,結髮妻子管氏為他誕育了三兒一女,子嗣問題解決了。登基時,他已經一把年紀,日常除了關注民生處理政務,一有空便與管氏微服私訪。
夫妻倆在國公府囚禁半生,對於民間的那份安逸太平的煙火氣息百看不厭,樂而忘返。
管氏的爹孃沒能熬到北蒼復國的那天,她當了皇后,遵照父母的囑咐尋到管氏一族封了爵。爵位乃虛銜,無實權,欲入朝為官得憑真本事,她不曾徇私。
三嫂嚴氏的母家依舊在北蒼朝為官,她爹嚴少府依舊是少府,職能不變。
四姊姊不再是嘉惠縣主,而是蘭陵長公主,二哥把陵川劃成她的封地,蘭是她的字。那裡天地開闊,土地肥沃,美麗富饒,她想怎樣就怎樣。
四姊北月孟君,是唯一因個人成就被錄入正史的女子。
她善良隱忍,在鳳武年間,遵從母命嫁入吳府。膝下無一兒半女,她不僅主動給夫家納妾,還全心全意把妾室的兒女視如己出,精心教養。
即使後來遭吳府休棄,她亦安之若素,自請到家中道觀為國為家茹素祈福。
北蒼復國後,忠於鳳武的吳府本該被砍頭的。是她不計前嫌,上書陳情,吳府才倖免於難。
但闔府被貶為庶民,三族五代不許科考,不許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