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幾個的院子都弄得挺大的, 向大隊長兩口子過來,同誰一塊住都方便。
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至於到底怎麼辦下來的手續,那就不知道了。
向大隊長同媳婦過來這邊的時候, 這條街上已經相當熱鬧了。
看著兒子們在縣城安家, 還有這麼大的地方, 大隊長兩口子真的是高興壞了。
尤其是看到兒媳婦同閨女給工人都蓋小樓了, 心裡驕傲呀。
別看人家工人自己花錢買的, 可在大隊長看來, 那就是兒媳婦同閨女蓋的。
村裡也有其他當老闆的, 哪個比得上自家兒媳婦, 閨女風光, 連著兒子都算著,沒有兒媳婦閨女折騰的熱鬧。
再看這條街上都是老向家的人, 就同自家人的地方一樣。
換誰家兒子們這麼能折騰,當爹的不會志得意滿呀。
用小六的話說, 您二老不在老家,在這邊還能當個大隊長呢, 當然了這得人家願意承認才成。
有幾個兒子支援,當個大家長比在村裡當大隊長可舒坦。而且兒子肯定都聽他的。
顯然向大隊長對這個的追求還要更高一些, 人家不來。不願意給兒子們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大隊長兩口子過來的時候, 一個兒子家一捆粉條,意思常吃常有。
老兩口子那是高高興興的來,高高興興的走,遺憾的就是再大的房子, 也沒有功夫住,人家著急回家。
金芳這住宅樓, 不光是家裡人看著豎大拇指, 就是城裡,那也掀起來一陣子熱潮。
金老闆不聲不響的就弄起了這麼一個東西出來,太有代表性了。
順便把兩朵糕點的熱度再次刷了起來,縣城裡面還有這樣大的企業,得到重視了。
四年不到,兩朵糕點作坊的員工,就有搬進新房子的。
這事在兩朵糕點作坊裡面可真是掀起來一波高潮。原來只要幹得好, 老闆心裡有數, 這事有活動空間的。
縣城裡面,為了能進兩朵糕點作坊工作都要搶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