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些記者真能說出李昂拿不到MVP的原因,那不投就不投唄,畢竟選擇權在人家手上。你要你說得有理,大家都認。
但不投李昂的人給出來的那些原因,一個比一個牽強。
因為李昂沒有突破72勝,所以覺得李昂沒有進步,所以不投給李昂這種理由都出來了。
那這個聯盟豈不是那些六十幾勝的都不配MVP了?
因為圖片上是個女的就刪,那全網站是不是都不能有女角色了?
他們就差直接把“沒有原因但老子就是不想投”這句話給寫上去。
斯特恩其實也很無奈啊,因為他也覺得李昂的表現沒什麼問題。即使真拿了全票MVP,也毫不過分。歷史第一個全票MVP誕生,也能增加一些話題度。
今年這投票,就直接給NBA給整出了信任危機,球迷們紛紛表示聯盟的投票根本不公平。
沒辦法,NBA畢竟是商業聯盟。MVP投票權這玩意兒,都是為了增加媒體好感,而分給了各個國家的各大媒體。
讓別人參與其中,這才能更有效地提升NBA的商業價值嘛。
然而,即使是專業媒體裡的專業人士,也不一定像你想象的那麼專業。
舉個栗子,DPOY有馬庫斯.坎比而沒有鄧肯,就是那群記者不專業的表現之一。
確實,坎比的防守資料非常漂亮。但光看資料沒用,你得看具體的防守效果啊。
坎比為了蓋帽,可能會完全放棄籃下,去撲一個準備中投的球員。這個時候,但凡對方傳球給己方內線,坎比的防守就沒了。
他一場蓋了三個冒,但有可能籃下被偷了10次。
而鄧肯,他可能對蓋帽不是那麼執著,但就是能讓對方不進球。
你說這兩個人誰的防守更好?
同樣是一萬字的,有的水得一批,有的卻內容生動,你說誰更好?
DPOY的投票已經鬧過笑話了,現在MVP的投票又鬧了一次笑話。
斯特恩也覺得,不能再任由這種亂投票的事情再度發生。
於是在李昂獲得MVP之後的第二天,斯特恩就公佈了一個下賽季起執行的新策。
以後每個賽季結束後,擁有投票權的媒體和記者都會受到一個“不稱職積分”的評估,並公開評估結果。
連續兩年不稱職積分排名倒數前三的媒體,就會被剝奪投票資格,讓別的媒體補進來。
斯特恩這個操作,算是打到了這些記者的軟肋上。
如果只是剝奪投票資格,可能威懾力還不夠大。但如果要公示評估結果,這對媒體的影響就很大了。
畢竟,公開結果後如果某家媒體的評分過低,就會顯得這家媒體很不專業,從而失去公信力。
說白了,你亂投可以,但必須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斯老大算是從側面為李昂打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