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沒想把它寫成劇本搬上熒幕,直到後來認識劉思思,我們在聊天中聊到各自的青春。”
“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覺得,如果拍一部青春電影來祭奠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應該會很不錯。”
“我跟劉思思是好朋友嘛!然後我就問她要不要一起演電影…”
“顯而易見,我同意了。”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我當然沒有完全按照朋友說的故事寫,電影裡很多片段都是我和思思經歷的。”
“比如,我們在冬天裡吃冰淇淋逛城隍廟那段,還有上學時候上課看小黃書,鬥地主等等…”
“因為青春總是會留遺憾,我覺有遺憾的青春才是最迷人的,更何況故事本身的男女主角最後也沒在一起。”
“那個啊!那麼大的特寫,我想你應該看得出是真親吧!”
“絕對不是,我就是覺得,胡鴿平平淡淡客串會讓影迷失望,所以我才增加這場吻戲讓觀眾覺得更有觀賞性。”
“就還行吧!當時只ng一條鏡頭就過了,演完之後我們都特別嫌棄對方。”
“我就在旁邊啊!想笑又不敢大笑出來,憋得我難受死了。”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那場雨中分手的戲,剛開始我怎麼也表達不出那種情緒,然後他故意找我茬把我惹毛了,我就是用那種情緒跟他演完那場戲的。”
“有過,他一工作起來就顧不上收拾屋子,我經常去幫他收拾,說他幾句就會跟他吵起來,但吵過後沒多久又和好了。”
“我這個人不太喜歡出門,沒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宅在家裡寫劇本,你也知道,這靈感來了,就想把腦袋裡的靈感全寫出來,都是點外賣吃,就顧不上收拾屋子。”
……
《那些年》的營銷策略,陳新在徵求劉思思的意見後,還是繼四月份的緋聞繼續炒緋聞。
今天他們接受渣浪的專訪,回答記者問題都是亦真亦假,讓觀眾認為他們還處在曖昧階段。
就是勾起觀眾好奇心,引起熱度的同時儘可能的讓觀眾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就一個目的…
爭取更多的票房。
距離晚上0點上映還有八個小時,在蘇曉華的安排下這又參加了兩個宣傳活動,這次回家。
明天早上就要開始路演,劉思思一回到家就收拾著兩個人行李…
收拾好行李,已經很累的劉思思想到要跟陳新分開幾天,而且他從北京回來後自己親戚也來了,昨天親戚剛走,她就想……
……
自昨晚首映禮過後,來參加首映禮的普通影迷滿意的同時,自發在網上釋出評論,再加上那些收了錢的“職業影迷”釋出的軟文,沒看過首映的影迷更加期待這部電影。
“真的有你們說的那麼好看嗎?”
“還猶豫什麼,先把票定再說。”
“票我預定了,如果不好看,看我不罵你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