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250章 秦二世的傳聲筒(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50章 秦二世的傳聲筒(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2 / 2)

繼續修建秦趙之間的道路,同時還要增設中轉驛站,方便來回的休息。

整個關中關內,上上下下都很忙碌,但是百姓卻少有怨怒,這一年的秦國,在秦一統天下後的歷史上被譽為“開治之年”。

這一時期的秦國,各種交通方式都被允許流通,水路交通得到極大的發展。

道路修建好之後,自然也湧現了新的交通方式。

新式的馬車湧現在秦國的大道上的同時,關中流行起來了騎馬,有了馬鐙馬鞍,騎馬似乎不算是什麼困難的事。反而因為單人單馬方便快捷,使得騎馬比笨重的戰車還要更受歡迎。於是養馬成了有權有勢人家的愛好。

最難得的是,一種木製軌道車在天下各地開始流傳。

這種木製軌道車最適宜安放在糧倉之內,用於輸送糧食。

有些宗族,他們雖然在法律上分了家,可是他們的糧倉需要存放在坡道上,便於駐存和通風,他們需要這種軌道車。

雖然建造的長度和精準度遠不如關內皇室工匠打造的,但是已經可以應付日常需要。

值此之時,秦國又推行了翻車——即水車,用於灌溉農田。這種水車專門用於將水從低的地方澆灌的技術工具。

它一經出現,就開始迅速的沿著大河流傳。

在落後的戰國末期,生產力技術本不該推廣發展的如此迅速,可是在這個時代生活的人們,他們都很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紙張。

原本一本書的內容,要刻成一馬車的竹簡才能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但是現在,一本書的內容,可以寫在一個薄子上,揣在懷裡就可以帶走。

一個器物的模樣,原本要靠人比劃口口相傳又或者是做石刻,做帛畫才能複製,但是現在,有了紙張,只需要畫在紙張上,就可以摺疊揣在褡褳裡傳給別人。

從前一戶農家裡有一卷竹簡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如今,家家戶戶裡卻可以做到最起碼每人家裡都備有紙張。

這仰賴於秦國有著發達的技術,龐大的工匠群體都聚居在咸陽城裡,秦國將他們的名字刻在工部的籍冊名單上,每種技術都會被記錄下來,每樣精湛的技術品也會被畫下來。

在秦國,士人地位最上,緊接著就是這些工匠,隨後才是商人,最末還是農人。

即便皇帝再怎麼明令宣佈,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地位,可是法律賤商人,商人早已富貴,既然富貴,如何又會被人看低呢。

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千百年來都是這樣,越強行這樣規定,反而弄得士人、商人、工匠紛紛都去買賣土地,何況只是大治第一年,二世還不想動這個秦人心目中的等級排行,現在二世在尋求大秦帝國的另一條可行性道路。

秦朝,究竟是封建時代的開端?還是僅僅是皇帝制度的開端?

大秦帝國的百姓日後到底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目前來看,扶蘇是唯一能做出正確選擇的人。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