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大朝退下後,已經是黃昏時分,眾人都昂首挺胸邁步回府,腳步輕快,心情大好。一眾文臣武將在回府的路途中寒暄,但是在過道里,皇帝的馬車忽的來了,這趙完被攔了下來,侍從只道皇帝有事要召見他。
趙完前去的路上,一路都在在打腹稿,到底該如何對皇帝陛下訴說事關皇帝制度的事情。天下大事一人決,稍有紕漏,帝國就會面臨重創。
雖然二世素有賢名,甚至於今日當庭再度啟用馮劫,可見皇帝陛下不是斤斤計較之輩,凡是對於帝國有益的人,都願意破格提拔,但是此一事,彼一事。
縱使是熱衷於以改革求進步的二世皇帝,面對當今天下的格局,他難道會心甘情願在皇帝制度上做出讓步嗎?
來到章臺,趙完發現殿中堆滿了奏章,還有厚厚的紙薄子。
尚書檯已經內遷到了章臺,十二位值班的侍郎都在俯首分理奏章,另有兩位總司,記錄數目,抄錄奏章編訂順序,等到整理完畢,然後才送到皇帝的几案面前。
看到這景象,趙完這才知道內朝並不是空穴來風,看樣子,皇帝已經調整了皇帝制度的某些缺陷。
“微臣拜見陛下。”
“邯鄲一別,已有八月。趙公身體可還安好?”
被皇帝尊敬的叫了一聲“公”,趙完心裡自然飄了幾分,臉上洋溢著笑容。
“託陛下牽掛之福,老臣這一年裡無病無災。”
“賜座吧。”
趙完也不推辭,就直接落座了。
“每次朕收到你的奏章,都是報憂不報喜。今歲年初,也不意外。朕去年就去過一次邯鄲郡,只是沒有見過那裡的百姓。後來聽李左車說起過,這邯鄲城因為是趙地國都,歷來被先帝重視,那些趙氏公族也從來不敢在明面上反抗帝國。”
“別的郡縣都有飢寒交迫少有富貴者的景象,但是這邯鄲城中,因為毗鄰老秦國,又因為先帝格外重視,所以一向沒有什麼大事,朕推行新幣,邯鄲郡上下更換新舊幣的速度極其快,可見邯鄲郡一直都在帝國把控之中,朕心甚慰。”
“後面朕為了震懾關中,親自驅車前往,解決掉了‘名聲整天’、讓趙完你感到異常棘手的趙氏一族遺脈,更是嚇得不少趙氏族人改名換姓,向東逃匿。沒想到,時隔七個月之久,郡公居然又為了流民的事情親自來找朕,且說的情況如此嚴峻,倒是讓朕感到意外啊。”
“郡中郡守郡尉一向都是無詔不回回咸陽城,但是如今你邯鄲郡守親自驅車,不遠千里來見朕這一面,可見今日要說的這件事關係重大,否則也不至於郡公親自來跑一趟。說說吧,如今邯鄲城裡又怎麼樣了。”
趙完被皇帝這麼一捋,自己也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他微微有些慌亂,難道說皇帝已經看出來了他的意圖。
“陛下身居廟堂,卻能決勝千里,老臣佩服。只是如今老臣要說的這件事,關乎到天下。此事必定會牽一髮而引全身,若是處置不得當,臣怕是要以死謝罪了。”
二世聽了,眉頭微微挑起,蒙毅說帝國到了危機時刻,可見是改革上頭了,朕沒有阻止是為了讓新政更好的推行;可是如今趙完千里迢迢跑過來,也對自己說這個問題,好似他的帝國真的就要成一盤散沙了。
如果換了人做皇帝,今晚肯定是要睡不著了,甚至於嚇得戰戰兢兢。
二世正色,言辭冷厲,
“老卿家言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