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政治民生問題,沒有人會比扶蘇更擅長解決。兩千年的歷史都在腦子裡,一旦遇到問題,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相應的解決辦法供應。
扶蘇此時胸中已經有了其他可行性方案,但是他並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將目光看向朝中戶部之首。
“張蒼,爾負責戶部事宜, 掌管天下戶籍人口大事,為什麼對於這件大事卻遲遲不報啊。”
張蒼實在是懵啊,他是負責戶部,但是他現在才剛剛上任不久。這戶部的資料,都是天下的機密,絕對不能外洩,掌握情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他實在是還沒摸到其中的門道。
“陛下, 臣惶恐, 上任多日,還未能對戶部的典籍熟記於心,實在是沒有此判斷。”
“何不效仿司寇,身居要職,卻還能兼管戶部之事。”
蒙毅聽了,這才察覺到皇帝不悅。
只是蒙毅方才真的是無心之過啊,這時候察覺到自己方才口氣重了,連忙請罪。
“陛下,臣惶恐,還請陛下恕罪。臣在為廷尉之前,一直都負責天下戶籍整理的事宜,足足有十個春秋。如今新朝初立,臣也是偶然間忽的想起此事,幾經考量權衡,這才決定當朝進言,不如此不足以引起朝中眾臣的重視。”
“朕知你素來是在家中用膳, 卻在案几前思索朝中之事,意欲為朕分憂, 朕豈會怪罪你。況且今日這件事,提的實在是好。天下雖然一統,但是早已經不是八百年前的天下,土地十倍之於從前,人口亦是如此。國中之事複雜多變,牽扯太廣。”
“謝陛下寬恕。”
如今蒙毅說錯了話,眾人都瞧著皇帝對蒙毅的反應,沒想到皇帝全然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見皇帝對蒙毅的器重和信任。朝中站著的人自然不都是正人君子,見到蒙毅說了這麼放肆大膽的話,還沒有引起皇帝的惱怒,他們自然因為這件事對蒙毅的妒忌又多了一份。
“值大年初一,朕就將此事下議諸位,十日之後,再有朝會,朕想聽聽諸位的意見。關中壯丁不足,茲事體大, 必須要早早決斷。另, 日後改十日一大朝,五日一小朝。大朝者, 凡在咸陽有官銜者,均入大政殿集會;小朝者,三公九卿四部前來章臺議事。”
一眾武將聽了,不由得心頭一怒,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十天一大朝,合著以後他們一個月只能見皇帝三面。難道不怕君臣之間疏遠嗎。
李信自然不樂意,正要站出來說話,卻見二世看向他們這列。
“帝國諸將,日後都入于都尉府,聽章邯調遣,每隔三日,入章臺後閣議軍政要務。”
只這一句,已經說明了朝中文臣和武將之間的地位高低。原先在武將心頭漂浮的烏雲就在此刻紛紛散開了,一股悶氣自然而然也就散了出去。
朝堂之中難得又起洪亮的聲響。
“唯!”
做皇帝,如果手裡握不住兵權,天下不保;可如果平衡不了朝局,政策就難以穩定。可是若論這兩者之間的輕重,自然是兵權更為重要。
“眾卿可還有什麼大事呢?”
眾位左看右看,卻是李信站了出來。
“陛下,末將李信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