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勞永逸,永除後患,這個時候,務必要狠下心腸。如果現在憐憫陰山腳下的百姓,給匈奴人迎頭痛擊,他們必定丟盔卸甲,落荒而逃。但是明年,他們還是敢再次南下,但是得了一點好處的他們,還是會想要從我們秦人手中搶奪糧食。”
“如果今歲不能打的匈奴人無還手之力,自然是養虎為患。而且僅僅是為了幾村寨被屠,就按捺不住主動出擊,這無異於對敵人施加仁慈。須知,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如果你真的為九原百姓作想,就應該學會隱忍,等到匈奴人忘卻警惕,大舉揮師南下,到時候再裡應外合,這樣才能將他們全殲。”
見眾將士聽了卻一臉木然,這很正常,戰爭一旦開始,軍中上上下下都會比平時緊張百倍。
這種時候,一定要說些激勵士氣的話。
於是李信敞開心扉說了一段:
“我李信雖然此次是奉詔攻打匈奴,但我如實告訴你們,我並非是像安東侯那般為了護衛華夏而與匈奴對峙。”
眾人一聽,眼中都閃著愕然。
在將士們的心目中,和匈奴對戰不同於攻打六國。討伐匈奴,那是捍衛家園,是義戰;而攻打六國,在秦國人眼中並不能稱的上義這個字。
於是乎,當李信說起他沒有蒙恬那樣的壯志,眾將士眼中都閃著詫異。
“我李信,只想拜將封侯,沒有多餘大志,可我也知道家國二字之重。自從帝國大一統以來,我們秦國國內並無戰事,唯有北方,時不時遭遇匈奴人南下侵略。”
“向來只有我們秦國欺負別人,哪有別人欺負我們的道理。對於你們這樣的事情,對於我們秦人來說,無疑是羞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場仗打贏。此番我們不僅僅要捍衛疆土,還要好好教教這幫匈奴人。我們要用我們的弩機和秦劍告訴匈奴:膽敢來犯我大秦者,有來無回!”
“所以這一仗,我秦軍上下不僅僅是要打敗匈奴,繳獲幾個俘虜那麼簡單,而是要讓匈奴人嚐嚐什麼叫做亡國滅種的滋味。要讓匈奴人從此在陰山山下只要看到我秦國的圖騰,就聞風喪膽,抱頭逃竄!”
這一番話,自然激起了將士們胸中的豪志。
很快,幕府中爆出一陣響徹雲霄的喊聲:
“揚我秦威!”
“揚我秦威!”
“揚我秦威!”
從廳堂到階下,幕府裡所有人都高擎起長戈發出呼喊。
秦人的軍隊裡,本就一股兇戾的殺氣。
當所有人都呼喊出同一個聲音,他們似乎在不知不覺間融為了一體。
在這樣的呼聲之下,藏匿在幕府之中的匈奴奸細自然囁嚅著嘴唇不敢說話。所謂做賊心虛,見到這樣的場面,他們一個個斂聲屏息,大氣也不敢出。
平時的場合,倒還可以應付,但是這種時候,他們的臉上卻根本流露不出那種堅定。
秦國不是他們的家,他們自然不會為之有發自內心的認同,自然也不會為驅逐外夷而發出這樣強烈的呼喊。
雖然只是喊話,但是這些秦人拿出了吃奶的力氣,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沒有人要他們這麼做,只是氛圍感染而至。
外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奸細的馬腳自然而然露了出來。
而大室內,李信仍然在勸說眾位將士。
“為了給他們血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堅持忍耐,等引出他們的大部隊入關之後,再進行圍剿。”
“吾等謹遵上將軍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