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你錯了。你不瞭解陛下,陛下是個從書裡走出來的人,不食人間煙火。陛下建極登基之日,就廢除了先帝立下的詔令,這不許陛下很反對先帝的有些做法。”
“什麼詔令?”
“先帝曾對我等雲:‘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這詔令,是刻在銅權上的。”
“但是陛下一登基,就把這詔令廢除了。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這二世和先帝沒什麼父子之情。臨終之際,先帝見的人是蒙恬,而不是二世。可見這對父子早就心生閒隙,這些事在我們臣子眼中,自然是非議的。”
“但是這些事情傳出去後,卻非但沒有讓眾人感到當今陛下心存不孝,反而更加助長了他仁君的名義。不過,這也是陛下聲名太差的緣故,反而讓二世成了世人期許的道德典範。”
“不過,言歸正傳,以那人獨斷專行的個性,再加上他對先帝本就不心存敬意,他肯定敢在皇陵上動手腳。我一開始就覺得,他讓我把皇陵的陪葬坑室交給工部,他肯定要命人動手腳。”
“否則,以他不肯對庶民下手的仁心,靠著那點薄賦,那成百上千戶將士們的食邑俸祿如何發放。到時候,軍功世家又要再反。陛下已經兩次對軍功世家妥協,又沒了丞相,就算是有蒙氏兄弟輔佐,但是皇帝一個人鎮不住咸陽城。”
“到時候陛下進退兩難,要麼放棄關中本位制,強行多繳賦稅;要麼就是在皇陵上做文章。這件事,是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朝中諸臣人人都盯著皇陵,一旦皇陵出了什麼差池,他們就會藉機生事。如此,二世從前頒佈的政策又會被推翻。”
許斤聽了這些,頓時開悟:
“所以陛下需要您去和軍功世家抗衡。而抗衡需要實力。如果您手中忽然多出來了二十萬大軍,那麼就會得到諸將的敬仰,同時威懾軍功世家,到時候,陛下就會對都尉器重更甚。”
章邯想到這裡,不免得意。
他穿著和衣,走到窗前,看著外面都圍著僕人。
院中靜悄悄的,還有一口井在庭院裡。
章邯回到內室,對許斤得意洋洋低聲道:
“豈止啊。如今陛下身邊信任的臣子中,都手中無兵將。為了防止六國勢力復辟,陛下把自己的親信舊屬全部外派駐軍,這就導致陛下在咸陽城勢微。而蒙恬雖然聲名遠播,可是他如今手裡沒有了兵權,做御史大夫。威風已經削了大半。而這個時候,我憑空為陛下變出來二十萬大軍,你看陛下喜不喜?”
許斤聽了,在燭光得到映襯喜,面帶紅光,連連道:
“妙計!妙計!到時候都尉必定成了陛下身邊的第一大信臣,而且咸陽城的軍功世家也必定都對都尉服服帖帖的。”
“我想到時候,都尉府裡應該不會再出什麼亂子了。”
(話說,二世好像確實不怎麼孝順,而且叛逆的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