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
“因為諸臣眼中,陛下待人的要求太高了。人孰能無過。可是臣這樣的臣子,卻能得陛下百般包容,可見不是陛下心胸不夠寬廣。但是諸臣都習慣了先帝的做法,對許多涉及庶民的事只在乎結果,而不在乎過程。”
“比如說修建棧道,眾臣只在乎能否向陛下交差,可是陛下您不一樣。陛下不僅僅要臣子交差,還要讓庶眾從中得到好處。久而久之,在諸臣眼中,陛下就是一個待臣苛刻的君主。”
姬豪說完,將手攏回了袖子裡,不敢看二世的表情。
“這個說法,朕倒是聞所未聞。可還有其他的?”
姬豪吞了吞喉更,猶疑再三,有些話硬生生卡在喉嚨裡說不出。
“快說!”
“陛下,您對自己要求太高了,對帝國的要求更高。須知明君從來都是後世史官評價出來的,陛下努力要求自己做個明君,雖然會吸引一些賢者。可是世界上的人不都是像陛下這樣,出身咸陽宮,貴為先帝嫡長子,身負天下命。”
“陛下像是書讀多了,又像是來自一個遙遠的地方,見識了許多吾等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物。陛下從來就是君臨天下之態,對一切阻礙都不放在眼裡。陛下看待天下,就像是一個站在一座高山上。登高者,見者遠。”
“可天下大多數人,他們出身卑賤,若說有人能看得起他們,心中便很感激這正是陛下得天下人心的原因所在。”
“可是朝臣,他們既是陛下的臣子,按理說應該幫助陛下匡扶天下,勵精圖治。可他們也都是一家之主。上上下下千餘人,全靠他一人去養。”
“要古以來,忠孝難兩全。這實則是說家與國的矛盾。要國必定會荒廢家事,危機時連累家人。要家必定會蠅營狗苟,只為保全自身,以奉養老母,教養兒女。”
“全孝之人,只為小家,顧的是小私,為盡忠之人不恥。全忠之人,為顧大國,自舍小家,挺身而出,卻又受小人排擠。”
“臣雖然從前不受先帝器重,可是在大殿角落呆了數十年,看多了自然也就悟明白了。但是這兩類人,都是對天下有益的人。”
“真正要提防的是,為了自己的私慾,想要破壞帝國的人。所以山東六郡郡守該罰,群臣無話可說。但是軍功貴族不該動。”
二世原本聽的還津津有味,可是這最後一句,屬實是觸龍之逆鱗。
“朕不動軍功貴族,軍功貴族就會動朕!”
“所以陛下先下手為強,是對的。可是陛下靠什麼去抗衡數以千計的功勳貴族呢。”
扶蘇看向驪山,淡淡道:
“朕會向你證明,朕確實是有天助。”二世說的這,攥了攥手心:“你說朕在諸臣眼中為人苛刻,朕該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