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遠方黔首尚未集附陛下,但是陛下卻要大肆改動這秦帝國的立國之術,豈不是那些讓那些對帝國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嗎?”
姚賈之所以今日說這番話,並不是因為他為李斯的事情心中不平,而是因為,他是當初幫助嬴政締造大秦帝國的首要功臣之一。
秦國兼併天下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趙國,而趙國之所以能被攻下,一半靠的是秦軍,另一半靠的就是這位上卿姚賈的嘴。
當年正是他使用計策,讓趙王將主將李牧換下,最終導致趙軍接連潰敗奔潰。
扶蘇打一見到這個人站上前來開始,就眉頭緊鎖,所幸皇帝的冠冕上有十二道垂旒,這才將他的表情給遮掩住。
這是秦國的老臣裡非常有話語權的一位。
當年姚賈和李斯兩人合謀害死了韓非,但是嬴政沒有追究這兩個人的責任,可不僅僅是因為嬴政不為打翻了的水桶生氣。
姚賈是誰,為秦國滅掉趙國的大功臣,威名赫赫的縱橫家博辯之士。
李斯是誰,為秦國破解七國合縱連橫之術多次出使諸國的有功之臣。
韓非是誰,為了自己的故國韓國一直想辦法出餿主意阻止秦王侵略韓國的韓國公子。
如果嬴政追究了這件事,那就說明,皇帝寧可為一個不願意效忠他的人出頭,也不願意保護他們這些對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
(彼時,韓非在秦王嬴政面前出讒言詆譭姚賈,想要讓嬴政殺掉姚賈。)
嬴政當初的選擇,使得姚賈得以今日繼續以上卿的地位立在朝堂上。
不僅如此,他身後,可還有茅焦、頓弱這些個名嘴大臣。
如今,姚賈出言,為的自然也是先帝,還有帝國考慮。
說起來,姚賈自從皇帝上位,一直都戰戰兢兢的,但是直到今日,這才敞開了嗓子說話,可不是因為他害怕皇帝,而是他在等一個一擊斃命的機會。
皇帝默然片刻,朝堂之上一時間也鴉雀無聲。
丞相卻在這個時候將其目光移向地面。
蒙恬見狀,當即心喜。
先帝雖身故,但是先帝的諸臣,還是多有為保護先帝的心血而仗義執言者。
蒙恬還想著和丞相在這件事上聯盟呢。
“陛下,臣附議。”
廷尉蒙毅更加不可能在這件事上做出讓步。
皇帝這是要讓儒家當家啊,這無疑是廢棄祖宗之術。
“陛下,臣也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