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集會一旦被暴露,絕無生還的可能性。
“一旦等到二世坐穩皇位,到時候再起事,怕是更為棘手。我想諸位之所以能夠及早的匯聚在一室,也正是因為這繼位之人不是旁人,而是帝國早就選定的繼承人東陽君吧。”
“想來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還帶著他出巡,正是有交託之意。諸位急忙前來於此,難道不也正是因為忌憚如今繼位的人,是一位頗通政事的人嗎?”
“我來時聽路人說,二世改黔首為百姓,此舉和始皇帝的所為大相徑庭。一旦時日既久,天下百姓表現出有歸附二世的心意。到時候,我六國復國更是無望。”
眾人聽了,紛紛議論起來。
這個二世的登基,讓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如果是一個無知小兒繼位,他們全然不至於如此緊迫的召開這樣的集會,風險太大,而且太過急躁,不會有好事發生的。
張良當著眾人的面,親自把話說開,就是給大家說明真相。
“就算六國的百姓肯給我們時日,二世可不會給我們時日。子房以為,如今時局更為緊迫,必須要儘快行事。誰知道明日二世是不是就會大力敵對我們這些人呢。”
這席話自然爭取到了在座諸位的認同,眾人又繼續鄭重其事的議論起了這件事。
但是從日中到日落,看他們的神色,被張良這麼一說,確實有人已經開始生了畏懼之心。
這畏懼是對於新皇帝二世的。
不僅如此,還有人認為,應該再等待些時日,等某些契機出現。
“貿然起兵,無法聚眾。”
“此時不起兵,等到二世坐穩天下,到時候更難應對。若爾等還存有復國之心,就應該及早起事。”
對於起兵的時機選擇,張良自然是傾向於越快越好。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接下來會發生更多讓他難以預料的事情。
畢竟東陽君從來都不按套路出牌不是嗎。
誰又能想到,秦國人會自己主動廢除軍功爵制呢。
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且做成這件事情的人,絕不簡單!
張良出了室,並無喜色。
時至今日,這幫人也只是打著有共同的敵人的名義和他聚在一起,但是所爭論其實都還是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聯盟,根本就是一盤散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