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戊在這之前可不知道二世會有這樣的安排。
按理說,他作為新後的兄長,能直接被提拔為御史大夫,已經是未來的丞相。
但是這御史大夫可是監察百官,糾察百官的過失,尤其是監察丞相的得失。
一旦丞相有了什麼過失,他就可以代替丞相。
這是三公九卿制當初確立時規定好的。
雖然始皇帝在位時,從來沒有哪一位丞相是因為被御史大夫而彈劾最終被罷免,但是丞相一旦不得皇帝歡心,隨即提拔上來的就一定是御史大夫。
他這個御史大夫,就相當於從前的左丞相。
只是,他應該在朝中監察百官才是,當初先帝出巡,會帶著丞相幫助他協理政事,但是御史大夫卻要留在咸陽城監督群臣的。
如今二世忽然間做出這樣的安排,王戊自然覺得很奇怪。
但奇怪歸奇怪,皇帝當朝宣佈的事情,他只能稱唯道是。
這個臨時組成的組織,代表的可是二世。
“此去代朕東巡,無需祭祀,只要將沿路所見民生疾苦全部記錄下來。非但如此,沿途所有郡縣的府庫賬目,以及戶籍彙編,全部都要重新報錄。不僅如此,從今日起,男女的年齡、性別、家中多少田宅,都要記錄在戶籍之上。”
“荊楚之地,最是讓朕不安。此行任重而道遠,王戊,你可不能讓朕失望。”
王戊作揖。
“陛下放心,臣與諸位大夫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御史大夫屬官有兩丞,一為御史丞,為大夫之副;一為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因為統領侍御史和諸郡監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
皇帝做出這樣的安排,想來是要好好發揮監察制度的作用。
當初皇帝陛下制定了好多制度,設立了好多官職,但是真正實行運作起來的制度沒有幾個,所設立的官職對帝國起到作用的也沒有幾個。
七十二博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皇帝的學術顧問罷了。
但是皇帝不允許天下人有學問。
有了重任在身,這下王戊覺得自己的肩頭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