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年宮。
正午時分——
幾隻鳥雀在外嘰嘰喳喳,吵鬧不已。
外頭透了一束束澄澈陽光進來,灑在宮殿地板上。
“陛下,諸生於太學之論,臣先前已經呈給陛下。不知陛下何感?”
“朕已閱。李斯,你做的很好。此番,揚我大秦之威於百家之中,也有助於降服百家之人。”
“陛下謬讚了。臣此番其實有負陛下重託。倒是博士僕射淳于越大揚儒家之聲威。臣,有負陛下之意,請陛下責罰。”
嬴政聽了這話,面色一沉。
竟然又是如扶蘇所料。
這次論列,諸子名士齊聚,名士之中,自然以李斯博學勝出;但是從諸學派相比較,最後實則以儒家勝出。
難道,朕真的要在秦國立儒。
“朕也未料到,儒家竟然有這樣高的聲望。”
“儒墨原本併為當世顯學,如今墨家已滅,儒家尚存。”李斯微微頓了頓,“當年孔子收七十二名徒,而後率眾弟子周遊列國,廣播儒家之義。儒門弟子由此廣佈天下,勢力極大。”
“李斯,你以為當如何?”
“百家爭論,莫衷一是,願陛下唯以重繩,嚴加約束。最好……可以收束為一。”
“收束為一?”
“臣此番聞諸名士之意,他們大多願意熔鑄自家之精要於一體,成統一之術。簡言之,諸子不願意廢其家,他們大多是想雜糅諸子之術,以供陛下為用。”
李斯續道。
“百家卻有向陛下效忠之意,但是令臣意外的是,他們對於秦法,卻……”
“卻如何?”
“臣不敢言。”
“說罷。”
“諸子門生,皆以秦法為兇。對我治國之秦法,竟無一人認同。”
嬴政聽到這裡,怒氣從腹中騰起。
李斯看著嬴政的臉色,連忙作揖又道。
“陛下,此皆乃臣之過。李斯曾為廷尉,施法於天下,可是卻讓天下士人對我秦法多有牴觸。”
“非汝之過,無需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