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事後再回顧此事,此舉險些讓他在朝中的威信盡失。
若不是皇帝陛下還是對他更加器重更甚,寵信更多,他很有可能早在朝堂之中被孤立。
李斯每每事後思索起這件事,都覺得當時的情況兇險萬分。
臣僚的信服和君上的信寵,這兩者都很重要。
不到萬不得已時,絕不要讓自己陷入非要做這種選擇的局面。
一旦選錯,那麼他李斯辛辛苦苦從下蔡倉庫府吏走到如今位置的一切努力,將全部白費。
上次他選擇和皇帝陛下站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昨天‘呂覽’之論結束,就寢之時,李斯就預料到了今天的朝堂上他或許要對皇帝陛下上奏百家齊論的結果。
當下,這麼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李斯身上,他明白他是非開口不可了。
秦國朝堂上,雖然沒有道家、陰陽家、名家之流,但是如今朝堂中充塞著齊法家之徒,還有諸儒,還有像姚賈這樣的縱橫家。
縱橫家雖然在朝中地位不如以往,但是姚賈那可是位居卿。
縱橫家的人,就像是朝堂上的銅爐一樣,是擺設,但是是功勳和榮耀的擺設。
如果他現在就提出這廢百家的主張,第一個反對的必定是淳于越,而後其他儒生也會竭力反對;齊法家之徒在這次之論中本就於太學就出盡了風頭,如今在朝堂上也據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太子殿下也很是喜歡這些齊法家。
不能明說。
他得朝會後請示皇帝陛下。
終於,嬴政的目光也落到李斯身上。
“李斯,《呂覽》之論,情況幾何啊?”
出席這次論列的名士,好多人都是在朝任職的。
今日他們自然也都來此次大朝會了。
這些平日裡地位並不高,而且都是不起眼的官職的臣子,看著整個朝野的目光都在李斯身上,他們則齊齊暗笑。
看李斯自己鬧笑話倒也不比,可是他們從《呂覽》之論中看到的情況是,秦法家為眾人所厭棄。
李斯的確是以自己的學識名震咸陽,也讓諸子名士都對他佩服之至。
但是他以秦法家自居,最後百家之中名士無一選擇站在秦法家這邊。
李斯頓了頓。
這情況很少見。
李斯一向才思敏捷,嬴政有什麼事問他,他都答得非常快,而且往往也合嬴政心意。
屠唯也望著李斯。
從廷尉變成祭酒,你這李斯倒也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