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的天空> 第八十五章 血戰高粱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五章 血戰高粱河 (1 / 3)

任何值得做的事,做得糟糕也是值得的。趙光義坐著輦車,巡視戰場,督促大軍攻城,攻城,還是攻城,他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幽州城。畢竟,佔領幽州,這場仗就已經打贏大半了。

宋軍從正月裡,頂風冒雪征伐北漢,到現在,頂著烈日,汗流浹背地浴血奮戰,將士們真的打疲了,士氣早已大不如前,趙光義心裡面明鏡似的。眼看著到嘴的肥肉,又不能就這麼輕易放手。

“也許,奇蹟就會在下一刻出現!”趙光義安慰著自己。

這時,幽州城附近的村民又送來兩百多匹契丹戰馬,獻給宋軍,這些都是村民們捕捉和撿獲的那些戰死的遼兵坐騎。趙光義命人接收,然後分發給兵將們,對立功的村民一律給與登記和賞賜。

接著,趙光義又使出在太原頻頻奏效的招降計,對城內的遼兵守將多方招降,分化的消磨敵人鬥志。

招降計果然奏效,鐵林都指揮使李扎盧存等率所部出降後,七月三日,遼國建雄軍節度、順州(今北京順義)守將劉廷素率官屬十四人來降;薊州(今天津薊州)守將劉守恩與官屬十七人來降。不但這些幽州附近的漢人將領主動前來投降,甚至契丹耶律斜軫部將渤海帥達蘭罕也率部降宋,趙光義封其為渤海都指揮使;接著,幽州城內又有神武廳直並鄉兵四百人出城投降。

故土難離,人心思歸,身陷遼國的漢人百姓將領,期盼中原王師打回來久矣,從宋軍兵進大遼境內,不斷地收人,收物,僅戰馬這一項,就超匹。

大宋這邊攻城甚猛,大遼這邊也沒閒著。六月三十日,正在遊獵中的遼景宗耶律賢收到戰報,得知南京(今北京)被圍,耶律奚底、蕭討古、耶律斜軫等軍雖未大敗,卻不能進援,只能聲援,急忙派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南下救援南京。

大將耶律休哥自薦請纓,景宗就命他代替戰敗的耶律奚底領軍,精院軍精騎三萬人馳赴前線,抵禦宋軍。

耶律休哥,字遜寧,遼國宗室貴族子弟,隋王耶律釋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伯父)之孫,南院夷離菫耶律綰思之子。

耶律休哥多智謀,善料敵,少年時期就跟隨軍隊南征北戰。妥妥的契丹一代戰神級人物,若要問契丹大將中誰最能打,首屈一指的就是耶律休哥。如果要從歷史上找一個人跟他相比,大抵相當於三國時的蜀國上將之一的馬超,打起仗來,既猛又狠,勇冠三軍,無人能敵。

◆攻不下的幽州城

此時的幽州城(遼的南京)城內,屯有御林軍、神武軍、控鶴軍等精銳漢軍部隊近兩萬騎以及契丹、奚渤海等各族軍隊數萬人,城內儲備的糧草也可以支撐一兩年。

留守南京的主將韓德讓和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晝夜奮戰在城樓上,憑險堅守,不敢有一丁點的鬆懈。

太平興國四年(979)六月三十日,趙光義又督軍攻城,“圍城三週,穴地而進”,宋軍開始挖地道,向前步步推進。當夜,有三百宋軍敢死隊乘夜登城,被耶律學古率兵力戰擊潰。

耶律學古發現並堵塞了宋軍挖的隧道,修守備待援兵。如此一來,城中百姓不安分的心稍稍安定了下來,“城中民懷二心,學古以計安反側。”

趙光義這邊是一門心思的拼死攻城,完全放棄了圍攻太原時的“圍點打援”戰略,既沒有留下戰略預備隊,也沒有派出打援部隊在外圍防守。他的想法很直截了當:集中一切優勢兵力,在大遼援軍到達之前,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佔幽州城。

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堅城久攻不下,宋軍戰鬥力明顯大打折扣,“將士多怠”。並且,趙光義錯估了遼軍的戰鬥力,他遇到的可是後來讓宋人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心驚膽戰的韓德讓,大遼國“掃南滅宋兵馬大元帥”。所以,任憑宋軍如何的強勢,幽州城依然是固若金湯,堅守不失。

士卒疲頓,士氣低落,攻城遲遲沒有進展,加上物資運輸線太長,糧草接濟也成了問題。快速攻克幽州,對趙光義來說,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高粱河飆車

太平興國四年(979)七月六日,南府宰相耶律沙率領的援軍已經到達幽州城下。宋軍攻城之戰正打得火熱,見到契丹援軍逼近,趁著敵軍立足未穩,趙光義親自指揮大軍掩殺過去。激戰至黃昏,耶律沙大敗,退到高粱河(今北京市西直門外)。

遼將耶律休哥率領院軍精銳騎兵,也到達幽州城外的高梁河,與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會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