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飛龍在天 第三十九章 湖湘霸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飛龍在天 第三十九章 湖湘霸主 (1 / 4)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

南唐中主李璟加封邊鎬為武安軍節度使,駐節潭州,鎮守湖南。湖南從一個國的編制,降級成一個州。

邊鎬入楚,正值湖南鬧饑荒,他下令開啟馬楚的國家糧倉,救濟災民,老百姓都叫他“邊菩薩”,誇讚他人好心善,懂得疼人。

古語有云:“慈不帶兵、義不養財。”邊鎬為人太過寬厚,御下仁慈,這麼仁慈的一個人,偌大的湖南,他一個侵略者,能吼得住嗎?

南唐中主李璟可不這麼想,打下湖南,他急於想得到馬楚國庫裡的寶貝,恨不得連發十二道聖旨,催老邊搞錢。

他命令邊鎬:“悉收楚國金帛、珍玩、倉粟,乃至舟艦、亭館花木之美者,皆徒於金陵。”邊鎬望著聖旨,腦袋瓜子嗡嗡的,沒辦法,只能照辦。

南唐的苛索重斂,很快搞得三湘四水三空四盡,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各派軍閥勢力趁機再度雄起,各霸一方。人們又給邊鎬起了個諢號“邊和尚”,譏諷他把湖南搞得山也空空,水也空空。

廣順二年(952),馬氏舊將劉言、王逵、周行逢、孫朗等人起兵叛亂,邊鎬抵禦不利,南唐軍全軍覆沒。邊鎬從湖南逃回金陵,李璟大怒,將其削官為民,貶回江寧(今南京江寧)老家種菜去了。劉言趁機收復南楚。

廣順三年(953),劉言被後周太祖郭威任命為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充武平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府治在朗州(今湖南常德)。王逵被任命為武安節度使,府治在潭州,位在武平節度使劉言之下。

劉言本是王逵擁立的,王逵不願久居其下,劉言也認為王逵是個潛在的威脅。

屁股決定腦袋,思想決定高度,思維決定行為,在什麼位置上,就會有什麼樣的思維。當你坐在領導的位子上,你會覺得員工整天玩手機、上廁所、侃大山,找機會偷懶;當你站在員工的位置上,你會覺得領導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只會整天開會、使喚人、捉弄人。

人永遠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劉言開始失眠了。

不久,他便以潭州毀於戰亂的名義,想把武安節度使的府治由潭州遷往朗州,這引起武安節度使王逵的不滿,二人從此兩條心。

王逵覺得:“劉言手下可用的將領,只有何敬真和朱全琇兩人,如果把這兩個人殺了,劉言指定就完蛋了。”

這時,南漢正出兵騷擾梧州、桂州等南部邊境,王逵想到了“調虎離山”之計,建議劉言派何敬真帶兵前去征討。

劉言沒想那麼多,真的派何敬真為南面行營招討使,朱全琇為先鋒使,領兵從朗州出發了。

他上當了。

何朱大軍到了潭州,王逵與周行逢設計,誘出何敬真和朱全琇,將二人殺掉。劉言的左膀右臂就這樣被剪除了。

隨即,王逵、周行逢二人帶兵攻入朗州,王逵的手下潘叔嗣將劉言擒而殺之。劉言一死,王逵佔據朗州武陵,周行逢佔據潭州。

不久,周世宗柴榮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統轄湖南。宗主國要的只是一個名分,一年四季的貢品,他才不管這個飯是怎麼熟的呢。你們誰有本事誰就當老大,誰當老大都要認我這個老大做老大,否則,我就出兵打你。

後周顯德三年(956),柴榮命令王逵進攻南唐,軍隊開到嶽州(今岳陽),王逵的手下對嶽州團練使潘叔嗣勒索賞賜,這是明目張膽的搶劫。

收的總嫌給的少,給的再多還嫌少。沒得到滿足的這夥白眼狼反過來向王逵誣告,說潘叔嗣要造反。

王逵大怒,要殺潘叔嗣。潘叔嗣嚇壞了,他先發制人,帶兵偷襲了朗州。

王逵回師反擊,在武陵城外和潘叔嗣打了一仗,結果,王逵戰敗被殺。

潘叔嗣殺掉王逵,有人勸他進佔武陵,潘叔嗣說:“我殺王逵,只為大家活命,武陵不是我想要的。”

他派客將李簡率領武陵人前往潭州迎請周行逢,自己帶兵返回嶽州。

又一個不想稱王的將軍,前有張佶,後有潘叔嗣。

人貴有自知之明,當年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之後,擁兵自重,手下將領紛紛勸他稱帝,曾國藩寫了一副對聯,作了回答:“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向眾人表明,他決不造反,心中的堅持、人生的領悟,即使再美麗的風景也誘惑不了他。

然而,潘叔嗣本人手刃兩任湖南的老大,自己還不想做老大,未免太過矯情,華而不實。被他扶起來的老大,常有如芒在背之感,狐疑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手刃的老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