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統一天下的戰略,如何制定,如何部署,這件事,始終縈繞在趙匡胤的腦海。
趙匡胤開始向大臣們徵求意見。
正好武勝軍節度張永德進京述職,趙匡胤第一個問的就是他。當年高平之戰,他曾與張永德一起,兵臨太原城下,戰事之險,二人都還歷歷在目。
趙匡胤道:“朕想對北漢用兵,駙馬以為如何?”
張永德道:“北漢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非常強悍,加上有契丹作為外援,短時間內陛下不能考慮它。依臣之見,不如每年派一些散兵遊勇去騷擾它,使它不能正常生產,同時派遣間諜,來離間北漢和大遼兩國的關係,使契丹不能援助它,到時候就可以出兵消滅北漢了。”
“善。”趙匡胤只回了他一個字。
張永德的官現在做大了,對戰事或許不那麼上心了,那麼前線將領是怎麼想的呢?趙匡胤決定召華州團練使張暉進京議事。
趙匡胤道:“朕想對北漢用兵,卿認為如何?”
張暉道:“澤州、潞州剛剛經歷了李筠叛亂,還未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這個時候對北漢用兵,不是太好,我們不如休養生息,先讓那邊經濟恢復恢復,讓老百姓喘口氣,等稍稍富裕了再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趙匡胤點了點頭,賞賜了張暉很多東西,讓他回去了。
張永德和張暉都不同意出兵北漢,在一次酒宴上,趙匡胤也徵求過宰相魏仁浦的意見。魏仁浦字道濟,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
趙匡胤笑著對魏仁浦道:“道濟,你怎麼不敬朕一杯呢?”
魏仁浦於是上前,向趙匡胤敬酒,趙匡胤趁機問道:“朕欲親征太原,打北漢,你看怎麼樣?”
魏仁浦道:“欲速則不達,還望陛下深思。”他也不同意打北漢。
趙匡胤點頭道:“言之有理。”
要是依著趙匡胤的小暴脾氣,早對北漢用兵了,可是現在,大宋不是他一人的大宋,全天下的老百姓還指望著他吃飯呢。你雖然是一條龍,但是也要蜷著,做皇帝,要多一點耐心。趙匡胤不斷地提醒著自己。
◆ 雪夜訪趙普
趙普是趙匡胤最值得信任的朝庭重臣之一,陳橋兵變時,趙普出謀劃策,為趙匡胤皇袍加身立過汗馬功勞。建國後,趙普又為大宋朝廷制定了諸多規章制度。
白天上朝君臣見面還不算,在趙普的家,趙匡胤也是常客。君臣經常一起喝酒聊天,商談國事,常常到深夜。
趙普在家時不敢隨意著裝,他恐怕哪一天皇上來了,來不及穿官服而尷尬,因此,下朝後,他還是穿著工作服,確認皇上今天可能不來了,才敢換上便裝。
今夜大雪紛飛,趙普見院內梅花枝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他輕輕嗅了一口,頓覺神清氣爽,看著漫天大雪,從空灑落,情不自禁地吟誦道:“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低頭再看雪白梅紅,禁不住想起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小詩:“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火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這麼大的雪,今夜,皇上應該不會來了。”他回到書房,圍著炭爐,讀起《論語》。
趙普有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每日上朝面對繁雜政事,趙普處決如流,這都是因為熟讀《論語》二十篇的緣故。
趙普正撥弄盆中的炭火,突然家人來報,有客來訪,趙普甚是驚疑,趕緊出門迎接,只見門外有三個人頭戴斗笠,身披長袍,立於風雪之中。見趙普到來,為首一人,除下頭上斗笠,竟然是當今聖上趙匡胤。
趙普趕緊上前跪拜,迎請皇上進屋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