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飛龍在天 第三章 一根哨棒逞英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飛龍在天 第三章 一根哨棒逞英豪 (1 / 2)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似乎投胎也是個技術活,有個優秀的爹很重要。在老爹趙弘殷的百般調教下,十八般兵刃,趙匡胤學了一個遍。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拳腳手搏,趙匡胤是一學就會,小樹林裡,打穀場上,城牆根下,到處都成了他的練功場。

幾度春去秋來,趙匡胤漸漸地從一個毛孩子長成一個大小夥子,身高八尺,丹鳳眼,臥蠶眉,豹頭紅臉,容貌雄偉,龍行虎步,器度豁達,文武雙全,武藝超群,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一定不是常人。

在所有兵器當中,趙匡胤覺得還是棍子最適合他,這東西順手,到處都有,不像那些使劍的,天天在腰裡挎著唬人。

棍子可長可短,必要時還可以當扁擔,不必天天帶在身邊,隨便掰棵小樹,擼掉枝杈,就是一件應手的兵器。勾彈封逼擼擠抽挪,諸般等勢,處處黃龍舒展;斬將殺敵,棍掃一大片,勇武難擋。

趙匡胤又將一根長棍,做成兩段,中間加了個鏈條,就像李小龍使的雙截棍,不過就是棍子更長一些。

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後來趙匡胤把雙截棍用在軍隊裡,做成一長一短的“盤龍棍”,專門攻擊敵騎兵的馬腿,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趙匡胤深諳武學拳術,現在山東、河南一帶流行的“大洪拳”,就是趙匡胤所創。大洪拳的特點是以活馬步樁為根基,架子大開大合,剛勁有力,極具搏殺實效。還有一套“太祖長拳”,更是被少林寺繼承發揚,名揚四海。

藝高人膽大,大宋時期,老百姓最津津樂道的事,就是太祖一根哨棒打下四百州江山的事蹟。

不過此時的趙匡胤心裡所想的還是: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一代更比一代強,他要超過他爹,當最大的官。

就在趙匡胤躊躇滿志,想要到老爹的軍營裡一展身手的時候,這時候,又變天了。

天福七年(942)六月,由於石敬瑭一直無法兌現給契丹的貢品,五十一時就把自己給鬱悶死了,給兒子們留下了一堆爛攤子。或許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們“豬狗不如”,或許是良心發現,要保全他們的小命。總之,石敬瑭沒有把皇位傳給親兒子,而是給了自己的養子石重貴,即後晉出帝。

晉出帝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惹怒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

開運三年(946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親自統率軍征討後晉,他指示降將趙延壽與瀛州刺史詐降,送假情報給石重貴,晉出帝不辨真假,急於成功,趕緊任命姑父杜重威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大軍北上抗擊契丹。

這個杜重威,是個標準的軟骨頭,不堪重用,領上兵的那一刻,他已經決定要效法大舅哥石敬瑭了,跟契丹打得火熱。最後,契丹頭頭們口頭答應立杜威,只要不抵抗,投降大遼,就擁立他做皇帝。

杜重威覺得這回自家的祖墳也可以冒青煙了,為了當皇帝,他帶領十萬大軍一起投降了。遼軍在杜重威的帶領下,搭著順風車,一路南下,兵不血刃,兵臨京師開封城下。

公元947年一月十一日,杜重威聲稱打了勝仗,騙開了城門,遼軍嘩啦一下湧入開封城。石重貴無以為計,欲縱火自焚,近侍把他一把拉住,才免為灰燼。

契丹人這回打下開封,就在開封定都,改國號為“遼”。把對杜重威的承諾全都拋之腦後了。

一頭餓狼闖進了羊群,為了補充軍備,契丹軍在中原到處燒殺搶掠,美其名曰“打草谷”。 黑熊為了得到蜂蜜,端了馬蜂窩,自己肯定也要付出代價的。

不出半年,遼人在開封城實在待不下去了,就決定撤回北方。作為戰利品,後晉出帝石重貴被打進木籠囚車,連同搶來的財物一併帶走,被北方勢力掠走的中原皇帝,石重貴是第一個,絕不是最後一個。後來還有大宋的“靖康恥,猶未雪”的徽欽二帝。

契丹北撤,中原無主,群龍無首。

太原王劉知遠看得真真的,他屈指一數,老劉家可是有三百年的大漢基因,於是搶先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

公元947年六月,劉知遠進入東京開封並在此建都。釋出文告,蠲免賦稅,大赦天下。

順便說一句,後晉滅亡,契丹北歸,杜重威的皇帝夢徹徹底底地泡湯了。北漢時,杜重威被人暴屍街頭,馬踩車壓,踐踏成泥,落了個死無葬身之地。

這就是奸賊最後的下場。

◆ 麻雀救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