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古代漢民族傳說中是消滅了兇猛怪獸夕的神仙。
過年對於許多人來說,其實就是在慶祝“年”這個神仙的功勞。
不過,對於許多百姓來說,過年其實是一件很是頭疼的事情。
各家各戶都在準備年貨,自己不得準備一些?
別人家買了幾斤羊肉,你至少得割點豬肉回來吧?
不管是攀比也好,客觀需求也好,辛苦了一年的百姓,到了年底的時候,肯定是要好好的消費一把的。
這個規律在後世二十世紀下半期的時候最明顯了。
反倒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由於整個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對於大家的意義來說,已經越來越低了。
甚至很多人對於回家過年,也已經不是那麼的在乎了。
當然,更多的人是選擇了一家人一起在外地過年。
“老高,你們作坊有發東西啦?這不都已經是放假了嗎?怎麼還發東西啊?”
高松拎著一籃子的東西走在小巷子裡頭,一路上盡是各種羨慕的眼神。
曾經的高松,是這個巷子裡頭最窮的幾戶人家。
但是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他們家卻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其中的緣由僅僅是高松進入到了秦家的琉璃作坊,並且很是好學上進,參與到了作坊組織的識字班,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掌握了超過一千個漢字,基本上可以進行日常的簡單書寫了。
半年之後,高松的文化水平,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個半年前還是文盲的人。
如今他已經習慣了每天都要購買一份《大唐報》,像是一個讀書人一樣看報。
而他也在琉璃作坊裡頭,順利的升級成為一個小班長。
據說,過完年後,他還能有機會進一步的提升。
“嗨,這不是大冬天的沒有什麼青菜可以吃,我們秦郎君專門安排人給我們每個匠人發了幾斤蒜苗和菘菜嘛。
除此之外,還給每人發了一斤白糖和幾斤羊毛線呢。”
高松臉上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心中卻是別提有多麼喜悅了。
整個巷子裡頭,就沒有其他哪家的人所在的作坊或者鋪子有這樣的福利的。
“蒜苗和菘菜?難道那羊毛線下面綠油油的東西,居然是蒜苗和菘菜?”
鄰居任思非常詫異的看著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