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
時間已經進入1950年2月底,趙學延又在尖沙咀一座商業大廈,把趙氏集團的牌子拉了起來,足足三個月了,新界那邊服裝廠、食品廠,廠房建築基本在三層以下。
職工住宿樓也最多六層,外加一些圖書館,夜間培訓班等建築,這一切早就齊活,之前招收的一萬員工,也已經撒進去受訓整理,開始了全新旳安定生活。
他前往內地的運水車船,基本就是一天一千噸淡水來往港島內地,這種水資源,在初期是足夠使用的,一個正常人平均一天食用3到6斤水,一噸就能供應300至600人。
那一千噸水,幾十噸份額就能供應一萬員工的生活吃水,剩下的灑在工業鏈上,綽綽有餘,那甚至讓工廠附近的一些新界居民都受益匪淺。
至少部分新界居民在吃水方面,比目前的港島和九龍還便利。
而他開在尖沙咀的趙氏集團總部,不止囊括了服裝廠、食品廠部門,還有新開的報社機構,經過初期每日免費派發20萬份報紙的開業酬賓活動,哪怕免費一個月後開始收費。
目前的趙氏港島日報,也已經是日銷十幾萬份的大報了。
千萬別小看這銷量,要知道八九十年代,港島範圍一份報紙能賣十幾萬份一天,已經是頂流……但別忘了,50年代初全港只有一二百萬人,八九十年代則是六七百萬!
在龐大的人口總數差下,還有這樣的銷量,港島日報基本就是舉目無敵手的階段。
就在趙學延看著新一天的港島日報時,一陣敲門聲響起,他喊了聲進,阿標這撲街就諂笑著推開門,笑道,“趙生,邦吉集團在亞洲副總傑夫先生來了。”
趙學延笑著點頭,“請他進來。”
他的食品廠,不管是泡麵還是壓縮餅乾、普通餅乾、巧克力、士力架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糧食,放在幾十年後,從內地或泰國、大馬等地進口糧食都可以。
即便是從島國進口,島國也有著很多優質高檔糧食。
但這個年代,不行,內地動不動還饑荒呢,島國?有阿瑟那個太上皇坐鎮,無數島國男人就是看著自家妹子去貼大兵,換點吃的。
趙總想要囤積海量的糧食、再去製造工業食品,首選其實是阿妹家六大,大陸穀物、庫克工業、阿徹丹尼斯米德蘭、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
大陸穀物和庫克工業也就算了,在幾十年後經過商業競爭已經不復存在,但阿徹、邦吉、嘉吉和路易,就是哪怕到了21世紀依舊是聲名顯赫的全球四大糧商。
牛不落的衛報都曾經公開形容,“只要你活著,就無法擺脫全球四大巨頭。”
人類衣食住行,食是最重要的生存基礎條件,缺衣還可以,少食真不行,一個個封建王朝有多少是倒塌在沒吃的上面?
除了內地有袁老爺子崛起,大幅度提升了所有國民的溫飽度之外,四大在全球橫行,是左右了無數人的餐桌飯碗,四大之一嘉吉就這樣說過。
“我們是麵包裡的麵粉、麵條裡的小麥、薯條上的鹽,……,甜點裡的巧克力、軟飲料裡的甜味劑,……,我們是你晚餐吃的牛肉、豬肉或雞肉,是你衣服上的棉花,田裡的肥料!”
簡單一句話,可以想象除內地袁老爺子等大牛們改善的狀況外,四大糧商在全球其他地帶是什麼樣的龐然大物。
1972年,大毛熊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災,糧食欠收,是毛熊一哥派人去阿妹家買糧,一口氣買走1900萬噸小麥!
也就是當年阿妹家深陷南越戰爭的泥潭,沒有看透大毛熊的天災缺糧危機,要不然一卡糧食……估計大毛熊會比歷史上更早內部尷尬。
這年代趙總想讓趙氏食品公司全面爆發……好吧,他的食品集團只要架子搭起來,比如調好了泡麵、餅乾、壓縮餅乾、巧克力、肉罐頭、午餐肉等生產線,也生產出一部分成品。
那剩下的貨,隨時可以從其他位面調集過來,幾乎無窮無盡。
但表面上,他需要一個實力充足的糧食供應商,來供貨,打消外界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