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8月中。
蘇北高郵湖附近,某鄉鎮,四棟十幾層高,各長上百米、組成口字型合圍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大樓內,密密麻麻幾乎住滿了人。
而此刻,就有無數人跪拜著感恩感激麻匪天團的慈悲。
大雨還在一直下。
此刻這口字型合圍的大樓外,足足淹沒了一層一切的大洪水,就正從高郵湖內向外傾瀉,衝過一樓區域,一路向東南而去。
這個蘇北小鎮大約一萬多人,拋開居住在各鄉村的人們之外,鎮子本身也有三四千人口,大幾百戶。
除了原本鎮上的土老財、大地主士紳是全家需要掏錢進入這大樓避災,普通百姓家庭都是免費入住,一戶一到兩三個不等大小套房。。
有一說一,這在鎮子邊緣修建的四棟大樓,在21世紀人們眼中,絕對是簡陋、低配的標誌,不止類似於港島七八十年代的廉租屋公租房,電力都沒有修起來。
也就只有化肥池、排水排汙等設施比較完善。
然後玻璃窗和鐵門配置比較妥帖,其他的,全是毛坯房無裝修樣式,同樣沒有電梯,住在六層以下的還好,六層以上的只能天天和樓梯較勁奔波了。
就算這樣。
持續兩個多月的大雨中,洪澇已經出現,原本鎮子裡一層建築幾乎被全部淹沒,滾滾渾水混合著各式各樣的事物,猶如滅世天魔一樣在摧毀一切。
但小鎮大幾百戶人家,九成九都能及時帶著以前的家當轉移、遷入這樣的大樓避災,這一切,足夠了。
足夠很多人跪拜著感恩麻匪天團。
很多老一輩,以前有過遭遇洪水經歷的老人, 更是日哭夜哭, 都不知道到底是高興感激的痛哭,還是回想起了以前在災荒中各種不堪經歷, 再對比眼下……
當然,在洪災中,也偶爾會有令人無語的一幕幕,比如不少青少年拎著網兜, 駕著小木船, 在口字型合圍的大樓院落內撈魚,有人還在雨天裡衝進水裡嬉戲玩耍等等。
高郵湖身為蘇省第三大湖,生長在湖水邊的人們,好多都是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水性的。
大洪災出現後, 外面各種奔騰而過的洪水很危險, 沒人敢輕易下去,不過沖入口字型合圍大院,被四棟鋼筋水泥混凝土大樓包圍住的水力,就平緩多了。
當馬三和宮二, 穿著蓑衣、駕著一艘小烏篷船沿高郵湖而來, 抵達這個救災點外時,遠遠看到一幕幕人生百態,這兩位高手都忍不住感慨起來。
“短短兩三個月,九爺麾下基建團隊, 建造的這種大樓像是繁星一樣遍佈蘇北平原, 真是功德無量,不知道救助了多少人。”
在21世紀人們眼中, 這類毛坯房沒電力的十幾層高樓大院, 肯定是low到爆,極度不宜居。
但是在1921年這個時代人們眼中,這就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人間小奇蹟。
從古至今, 從黃河還沒改道,經常奪淮入海, 再到今天, 蘇北平原都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洪澇水災了。
以前的人們只是隨波逐流, 來一波水災死一波,靠命抗。
但這如繁星一樣崛起的樓群, 覆蓋了幾乎所有鄉鎮、村落,真是有種徹底改天換地, 終結水災威脅的趨勢和氣概了。
哪怕馬三是東北人, 以前對這種水災的印象不深, 可幾個月來一直奔波在蘇北,他腦海中,都不知道聽了多少次一些以往經歷過水災的老人們形容的各種逃荒、逃難史了。
這次真的不一樣。
有巨大的樓宇群可以避災,不用在洪水中四散逃命,還有一批批運輸來、囤積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