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細雨濛濛。
趙學延正歡快的吃著早餐,就接到唐牛彙報,說是有個叫李達康的人來拜訪,對方自稱是內地漢東省京州市高官的秘書。
趙博士無語了十幾秒,示意唐牛請他上來。
片刻後,等他看到20多歲意氣風發的李達康,頓時笑著伸手,“李秘書?吃早飯沒,要不一起?”
李達康急忙伸出雙手握了一下,“趙總太客氣了,我這次貿然來訪,實在有點唐突,給趙總準備了一點上不了檯面的小禮物,希望趙總能喜歡,那是我們漢東一些土特產,不值幾個錢,勝在別具一番風味。”
“叮,簽到李達康成功,獎勵神通華夏式速度,宿主可以隨時領取。”
華夏式速度,可以對單人,或者一個區域、城市施展,施展需要消耗人道功德,根據施術目標的情況決定消耗多少。
一旦效果爆發,可以讓單人,或一個區域,城市進入飛速發展期,學什麼會什麼,懂什麼,或基建、城建過程有如神助,效率非凡。
這蹦出來的新神通都讓趙學延有點小恍惚。
華夏式速度?!
不管是個人的實力累積,發展,還是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城市……都有如神助、效率非凡?
回想起人民的名義故事裡面,眼前李達康同志的未來發展,那還真是不一般?
未來上任漢東林城書記時,林城是GDP全漢東省倒數的墊底城市,短短几年就在達康手裡變成全省頂流。
這對於一個城市發展來說,變態了。
就是他第一次脫離秘書身份,跑去漢東省最有名的貧困山區金山縣,甩開膀子大幹特幹,在他主持下實現了公路通,路通了,才有了金山經濟發展的騰飛基礎。
這是一個效率顯著的大實幹家。
當然,李達康缺點也很多,金山縣修路,鬧出了人命,是一個班子的易學習、王大路幫他頂雷,他才能留在那裡繼續修路。
坐鎮林城,城市經濟騰飛時,也出現了開發區一個頭頭被抓,幾十個投資商一夜之間全部跑路,留下一地爛攤子。
等李達康成為未來的京州書記時,又冒出來一個丁義珍,把光明峰專案給搞的爆大雷。
李達康是一個優點和缺陷,都超級明顯,幾乎是屬於兩極分明,共存於一人之上的人。
縱觀整個名義的故事裡,最讓趙學延欣賞乃至佩服的,其實是易學習那樣的好官,可他也不得不說,李達康也是一個值得讚歎,國家也需要這類人的強人。
八九十年代內地太落後,導致各種崇洋媚外的人,多如過江之鯽,那就是生活物質落差太大,經濟發展和外面對比,差距太恐怖。
但華夏經過二三十年發展,一路飛速直追全球最強國家,最需要的就是類似李達康這樣的強人。
有了21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經濟基礎,00後10後之類成長環境大不一樣,經濟基礎不止不比外面差,很多對比還會顯得更優越,崇洋媚外什麼的,自然就越來越沒市場。
李書記做事的過程裡,的確是有意或無意忽視過很多事,給部分人帶去不少麻煩和創傷,但也正是他這類人的奮鬥,不止讓二三十年後的華夏在經濟上站了起來。
就是對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