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一年以前,大宋土地上各路諸侯還沒有一個人知道楊傲天這個人是誰,究竟是怎麼冒出來的。
但是江南的事一發生,楊傲天這個名字立刻響徹整個大宋。
曾幾何時,林沖曾經被大宋的各路諸侯視之為最有可能一統大宋的人。所以林沖扶趙桓登基為帝的時候,赦令一出各路諸侯莫敢不從,至少口頭上都表示了願意臣服。
當時若非梁薪幫助趙凝萱守下汴京,施計重創了林沖,恐怕林沖早已經以狂風捲落葉的氣勢一鼓作氣將大宋統一了,這樣倒也沒了今日的這些爭端。
可惜,命運這玩意兒沒有任何人能夠說的清楚,這才多久的時間,林沖居然就這樣死在了楊傲天的手裡。江南這麼一塊誰見了都流口水的寶地,竟然就這樣被一個名不見經傳,不知道從哪個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小子給奪下了。
這還得了?
於是乎,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廣南東路、荊湖南路以及江南西路的各路節度使紛紛出兵往楊傲天的兩浙路以及福建路靠攏。
不過楊傲天一點沒有怵這些人,反倒他想讚一句:“來的真他娘太好了。”
五路大軍趕過來,然後竟然齊齊鎩羽而歸,並且反被追殺了幾天幾夜。楊傲天手下軍隊裝備著的強大火器,以及那層出不窮的陰險招式都讓五路大軍應接不暇,最後只得灰溜溜的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了。
如此一來這天下大勢倒是清楚了,大宋地界上,如今能夠有望成就王業的恐怕也就兩個人。一個是自然已經創立新國的梁薪,另外一個恐怕就是現在這個坐鎮江南的楊傲天了。
此時各路諸侯都不敢再輕舉妄動,只能擺出一副觀望的姿態來。
在梁薪和楊傲天這兩個龐然大物面前,妄圖渾水摸魚恐怕結果就只會剩下一個——被啃的連一點渣都不剩。
不過就當大家都認為二人會很快劍拔弩張大幹一場的時候,二人反倒平心靜氣下來。兩方勢力十分有默契的以淮水為界,往北的區域歸梁薪活動,楊傲天手下大軍不去插足。而往南的地界則是楊傲天的地盤,梁薪也不去管楊傲天在幹什麼。
二人並未大軍陳境相互對峙,反而在國內各自發展起來。
戰爭,說到底還是資源的比拼。
人也好、土地也好、糧草也好、兵器也好、那怕是一件戰衣一雙靴子,這些都是資源。要想在戰爭中取得絕對的優勢,和相對較大把握的勝利,那麼必須得先經營好各自的地盤,讓自己的地盤之中衍生出更多的資源出來。
故而現在梁薪和楊傲天雖然看上去倒還和平,但實際上二人都是在積蓄實力,等待的就是那時機到來以後的決勝一戰。
宋初的時候,趙普曾經對宋太宗說過一番話,他說:“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趙普的意思十分淺顯,就是如果你想要去攻打人家,那麼首先得將家裡的這點兒事兒給理順了,然後再動手。這個道理梁薪明白,楊傲天自然也懂。
如今的二人雖然以淮水為界各佔南北,但實際上二人的疆域尚未統一,北宋一共二十三路,那麼就有二十三節度使。雖然節度使在北宋已經屬於一個榮譽性的官名,並沒有實際的兵權。但是自從汴京大變以來,各路手掌兵權的人逐步經營,等到他們掌握一路的軍政以後就會自封為節度使。
如今無論是梁薪的地盤裡面還是楊傲天的疆域之中,自成一體的節度使尚且還有很多。
為了不讓這些人在關鍵的時候跳出來攪局,梁薪和楊傲天分別使出了各自的手段。
梁薪採取的手段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叫做“先禮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