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兒出兵,於正看來,並無威脅。
真正威脅,只在羌氐叛軍,和漢中張魯。羌氐可定,然漢中卻終究為禍。馬兒佔居武都,為漢中守門之犬。打了馬兒,於張魯並無太大關聯,可如果取了漢中,則馬兒於西北,從此無立足之地,公子以為如何?”
這好端端,怎麼突然說到了漢中?
曹朋不禁愕然,半晌說不出話來。
“孝直之意,莫非要去漢中?”
“正是!”
法正笑道:“漢中,西川門戶,馬兒之後援。昔日高祖自漢中起,乃龍興之地。公子為禍西川,然漢中並未受到影響。張魯又是個闇弱之輩,非能成大事之人。只需兵臨城下,則張魯必不敢再戰,出城受降……
得漢中後,馬兒失了後援,難成大事。
到時候公子只需要守住西北,切斷馬兒後路,再誘使其入關,使其成孤軍,可一舉消滅。只是如此一來,費時甚巨,只看公子如何決斷才是。”
曹朋,陷入了沉思。
“如何取漢中?”
法正聞聽這句話,頓時笑了。
這也說明,曹朋心動了!
奪取漢中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步驟,只要漢中告破,張魯歸附,則馬超也就大勢去矣。
法正深吸一口氣,在曹朋耳邊低語幾句。
卻讓曹朋臉色一變,透著古怪的表情。
“孝直當知,此事極兇險。”
“正自然知曉!”
法正笑道:“不過,正亦有把握,只看公子敢不敢冒這個風險。”
“這個嘛……”
曹朋顯得有些猶豫。
法正的計策,歸納總結只有三個字:子午谷!
曹朋可是清楚的記得,歷史上諸葛亮兵出岐山,魏延曾獻計,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這是一條險策,生性沉穩的諸葛亮,最終沒有選擇。
但後世對此,評論頗多。
如果當時諸葛亮採納魏延計策,只需透過子午谷,便可以直接攻打長安。說不定,三國結局,就會變成另一個模樣。當然了,這只是後世人紙上談兵。畢竟當時的狀況,誰也不清楚。魏延獻計,有他的考慮,諸葛亮拒絕,也有他的主張。真相早已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只能為後人所猜想。
而今法正獻策,居然是兵進子午谷。
與魏延的計策,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一個是出,一個是進,但性質相同。
說穿了,就是出奇兵,斷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