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領著眾人熱火朝天的收著稻穀、建著房子,還要抽空整合部落現有的資源。
按照水稻生產的週期來算,現在應該是七月底八月初,晚稻種子也早就催芽完畢,秧田也已整平,接下來就是將已經催好芽的晚稻撒到秧田裡了。
只是姜雪沒有種田的經驗,根本就不知道雙季稻應該是無縫銜接的。
也就是說,收完早稻,將早稻曬個一兩天收到穀倉後,先 前的田就能犁了,等到將田重新犁好耙好再整平,就能插晚稻的秧苗。
而且七八月份,很多農作物都能收了。
比如地裡現在種著的土豆、玉米和大豆。
這三種農作物基本上都是現階段收的,尤其是大豆,收回來後還要暴曬,趁著天氣好,頂著烈日在太陽底下用木棍將它們的豆莢多打幾遍,再將打好的大豆放幾天就能收倉。
只是她到底沒經驗,只顧著建房子,收稻穀,其他的她都沒留意。
等到小胖等人告訴她豆莢都炸開的時候,她才急急忙忙帶著人去收,此時已經是豆苗上一半,地裡一半了。
姜雪心在滴血,好在部落人多,炸開就炸開,他們一窩蜂的湧進地裡,不過短短半天的工夫,就將地裡的大豆都撿了起來。
接著就是玉米。
等到她發現玉米鬚都黃透的時候,此時想吃新鮮的甜玉米為時已晚,只好將玉米都掰下來,再將玉米用玉米衣三五幾個綁成一組懸掛在屋簷下,暫時可以不用管了。
還好土豆晚幾天倒也沒什麼,若是秋雨落下來,土豆在地裡發了芽,他們今年吃土豆都成了奢望。
土豆收回來也不用洗去上面的泥,直接堆放在山洞裡。
但山洞裡現在基本上已經不住什麼人了,只是用來存放一些比如竹蓆、筐子、揹簍等等工具,姜雪為了防止老鼠過來偷吃,特意選了一個比較大還沒住人的屋子,在角落裡挖了一個地窖,專門用來存放土豆、紅薯等物。
到了冬天,還能用來存放白菜和蘿蔔。
眾人都沒有地窖的概念,姜雪只好說在這個屋子裡挖一個深坑,出口要小,肚子要大,四周的牆壁……
姜雪原本是打算夯實,但轉念一想,還是用紅磚加固,這樣更能防止老鼠等齧齒類的小動物來偷吃。
收完這些農作物,部落的屋子也形成了規模。
她放棄了之前獨棟屋舍,採用了排屋模式,這樣更省紅磚也省地,也更省人力。
兩排紅磚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拔地而起,都有十餘個房間,每個房間住上十來人都不成問題。
而排屋中間空出來的空地也超大,平時可以當作孩子們的遊樂場,他們在這裡跑跑跳跳的玩個遊戲什麼的,也不用跑遠。也能充當個臨時露天會議廳,更能在這裡熱熱鬧鬧的舉辦各種篝火舞蹈、祭祀之類的活動。
甚至只要他們樂意,還能將這裡改造成一個練武場。
為了上廁所更方便,她還讓人在排屋的兩頭各建了兩個廁所,每個廁所裡都設有五個坑位,這樣一來,即便人再多,也不會因為上廁所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前來學藝的巴山族眾人什麼時候見過這種屋子,看到這麼先進的設施眼睛都亮了。
這種屋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將眾人都集中在了一起,萬一碰到個什麼事情,彼此之間還能相互照應。
若是採用獨棟屋舍,雖然住起來更注意保護人們的隱私,但萬一有人前來搗亂,或者遇到什麼大型的野獸偷襲,族人們若是在第一時間內趕不到的話,他們就有可能會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