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羅利曾經雖然耳聞過如此大規模的交易,卻壓根就沒有實際交易過的經驗,所以他也沒把握一定能成功。
不過,他心想:只要當成自己生意上的一貫作業,應該就能成功。
“如果利民商行可以打垮金財商行,以及從城主那裡取得特權這兩件事放在天秤上一秤,並認為買下特權比較好的話,就可以要求利民商行支付等價的金額,不是嗎?”
雖然這些話都是羅利臨時想出來的,但這麼說應該也合乎情理。
自己本來也是這麼想的,收集越來越多即將貶值的銀幣,那自己也就越有錢賺。
這種構想,原本就建立在發行銀幣的地區,也就是百越國願意買回銀幣的前提上。
而說到百越國願意買回銀幣的原因,那是因為百越國國王打算把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先熔燬,再降低含銀量,以發行更多的銀幣。
當然了,含銀量降得越低,就可以使用相同重量的銀髮行越多銀幣,而熔燬的銀幣數量越多,就能夠發行越多灌了水的銀幣。
這麼一來,假設原本只有十枚的貨幣就可以變成十三枚,足足多賺三枚貨幣。
雖然這樣的伎倆最適合用在即時創造資金,但這樣必然是會減低地區的威望。
按長期來看,一定會帶來更大的不良影響。
儘管如此,百越國仍執意要採取這種伎倆,表示官方正陷入動彈不得的財務危機。
而這時,如果沒有最重要的銀幣,就不能創造出讓城主喘口氣的資金。
利民商行正是因為看出城主如此的窘境,所以打算準備大量的銀幣與城主交涉。
視情勢所需,他們會回收所有流通在市面上的銀幣,好與城主交涉。
接下來,他們會在城主的面前低頭說:“如果您願意以適當的價格買下這些銀幣,並且把我們想要的特權賞賜給我們的話,我們願意把銀幣賣給您。”
除了一些地區之外,原則上被稱為城主的人,只不過是他的財產或土地比其他貴族來得多,再加上他四處遊說,成功讓身邊的人認同他當城主的正當性罷了。
雖然貴為城主,但不表示他能完全支配所有地區的土地。
因此,城主並不能擅自處置與官方共同管理的地區財產,正是這個緣故,城主擁有的財產,與其他貴族並無太大差距。
要說這些人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可以利用貴族的名義管理各項特權,例如採礦權、鑄幣權、關稅設定權、市場管理權、企業高層的任命權等。
雖然特權都是一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若懂得運用,這些能成為他們的搖錢樹。
想必利民商行就是想要拿到青陽城城主管理的權力之一。
尚且不知會是哪一項,但利民商行計劃的交易如果順利完成,勢必可取得能夠左右生意的權力。
羅利向金財商行提出的正是搶奪這個交易的提議!也就是回收比利民商行還要多的銀幣,搶先一步與城主交涉。
對城主來說,如果他同時接受兩家商行的交易,有可能會造成兩家商行爭奪同一項特權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