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北極熊談判團帶頭專家看向陳淵,鄭重的說道:“內容條文都沒有問題,但協議的名字需要改動,這些土地是我們歸還給你們的,所以要寫成歸還條約,而不是割讓條約,這也算是我們給北極熊民眾的一個交代。”
作為北極熊談判團的負責人,他可不敢讓條約檔案變成割來換取東方的停戰,那種結果只會激起北極熊內部的矛盾,讓他們爭取來的和平環境,在內亂中徹底失敗。
而改成歸還,雖然也是將土地的所屬權交給了東方,卻隱含著北極熊只是糾正了歷史上的錯誤,將屬於東方的東西還給了東方。
這種說法對北極熊的大佬來說,可能更加憋屈,但對北極熊內部的安定環境,卻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穩定作用。
到時候,北極熊只要簡單的引導內部輿論,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弱北極熊大佬在戰爭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夠讓民眾的情緒更加平穩,以免發生更加嚴重的情況。
陳淵簡單思考了片刻,隨後點頭說道:“可以。”
更改這些用詞,對於東方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反正土地已經歸東方了。
甚至,這種說法對東方以後的管理也更加有利,能減少很多東方的麻煩,陳淵自然也願意配合北極熊談判團。
北極熊談判團的帶頭專家繼續說道:“還有,我需要將這片區域的民眾帶回到北極熊去。”
如今的北極熊因為大量精銳戰死,新兵也有一定程度的傷亡,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口。
人口不僅是一個勢力發展的動力,也是戰爭的潛力,只有人口數量足夠,才能更好的發展與戰鬥。
但人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快速增長的,北極熊自然需要儘可能的將所有民眾帶回去。
陳淵也點了點頭,說道:“沒有問題,只要西伯城及其周邊地區的民眾自願回到北極熊,我們不會進行任何阻攔。”
其實,西伯城及其周邊地區已經沒有多少普通民眾了。
在西伯城被建設成一個防線時,大批民眾就已經疏散,只剩下很少的民眾協助北極熊計程車兵守城。
戰爭過後,很多民眾都死在了戰場上,剩下的民眾數量不多,而且多是老弱病殘,對東方也沒有什麼價值,送回北極熊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聽到陳淵接連同意了自己的兩個請求,北極熊談判團的帶頭專家臉色也好看了很多,隨後趕忙再次開口:“還有那些工廠和裝置……”
陳淵卻在這個時候直接開口打斷:“都已經在戰鬥中炸了,現在只剩下一片廢墟了,你們要那些廢鐵也沒有什麼用處,反而會增加你們的負擔,還不如讓維多克集團支援新的,不僅用起來效果更好,你們自己也更加方便。”
那些工廠雖然遭到了一些攻擊,但其實並沒有太嚴重的損壞,東方其實也不需要它們發揮什麼作用。
但是,陳淵需要維多克集團在這次事件中付出更多的代價,從而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
北極熊的各種工廠重建,需要的支援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必然會讓維多克集團頭疼一陣,他們還沒有辦法不去解決。
北極熊談判團專家張了張嘴,最後卻什麼也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