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596章 三更無月,夜上經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6章 三更無月,夜上經樓 (1 / 3)

經聲一起,群俠皆寂。

便是原本手執黃符、預備衝臺的道士們,也各自安靜下來。望著四方臺上一橫一豎兩道身影,俱是懊悔不已。

若是方才各人再強硬些,將英武軍士卒、香山寺武僧攆開,一齊湧到臺上。不論勝負如何,總也能將汪大成制住、再拖下臺來,徐徐論其罪狀,便不至於身死道消……如今一切為時已晚,便是收屍、亦有其同觀道士料理,自不必群道越俎代庖。

更叫人氣結的便是,方才當眾扯旗放炮、開鑼喝道,打臉中土釋門的吐蕃國師丹巴達瓦,一身禪功與戰力、竟是可怖如斯!

莫說依舊立在棧道上的靈真禪師,便是端坐長軒下的苦竹禪師、並群俠中趺坐一處的釋門高僧們,也無把握拿下這吐蕃番僧。再加上長軒下笑而不語的西域番僧多吉才仁……中土釋門想要穩壓全場的企圖,只怕又平添了一道變數。

群道見事已至此,又將目光紛紛轉向景雲觀道士,拱手行禮,眼含同情。

楊朝夕亦隨群道拱手,腦中卻反覆盤旋著方才汪大成臨終時,口中囁嚅的最後一句話:“吾兒莫急,乃父來也!”

這話自是張打油“轉譯”得來,卻似一根尖刺、猛地刺進楊朝夕心頭,令他痛得呼吸都漏了一拍: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他幼便喪父,雖從孃親與諸鄰的隻言片語中,將爹爹楊三郎的形象、在心中一塊一塊拼湊起來。然而,終究也只是他自己向壁虛造的臆象罷了。

他其實從不曾真正感受過,若是有爹爹瞧著他長大、會是怎樣一番光景。是以不自覺便將師父、關世伯、公孫觀主並觀中授業師傅們,假想成了爹爹。雖嚴厲與苛責居多,卻仍覺分外溫暖。

今日親見汪大成為報殺子之仇、淪落成這副模樣,卻依舊百死不悔!震撼之餘,便是深重的感動——父之愛子,訥言誠篤;譬如山嶽,厚重惇樸!

或許從其子身死那刻起,汪大成便已生無可戀、一心求死。只是大仇未報、心意難平,才一直隱忍到此時,想要憑著一身邪魔外道的功法,手刃仇敵。

奈何天不遂人願,自己尚未撞見仇敵,卻在今日這第一輪比鬥中撞上吐蕃國師,被逼得手段盡出後、仍舊落敗身死。當真是可憐可敬,可悲可嘆!

景雲觀眾道士皆垂頭喪氣,默然不語,一派兔死狐悲之狀。只有施孝仁全無心肝,冷哼一聲、暗罵了句“廢物”,便不再理會。

鴞聲唂嗊,蟲鳴喓喓。

水霧愈發濃重,風燈變得模糊,幾縷青雲纏住弦月、便向龍門西山拖拽而下。天地山林間,泛起森森寒意。

靈真禪師宣佈過勝負,徐徐又道:“諸位英俠!現下天時已晚,擂臺也須連夜整修,今日登臺比武之事,便先中止於此。

鄙寺已騰出經堂、禪堂數間,聊備蒲團數只、薄衾數條,可供諸位夜間歇息。明晨卯時三刻,再與諸位同聚此間!”

群俠聞言,這才神經一鬆。三五結夥,各懷心情,在香山寺武僧並知客僧指引下,順著粗糲石磴、攀援而上。數百群俠漸漸收束在蜿蜒山道間,摩肩接踵,人頭攢動。鱗鱗而行,彷彿一條掐頭去尾的荒古巨蟒。

因龍門西山有佛窟造像,原本伊水兩岸的寺廟廬庵其實不少,只是大半毀於薊州賊兵之手,不復榮盛。劫餘下來的寺廟裡,也只香山寺香火、名氣、規制最大。是以四方豪俠趁著“神都武林大會”暫歇之機,想要入寺一瞻勝蹟的、卻也不在少數。

香山寺諸僧曉得眾人心意,因而山道石磴上,每間隔數階、便會立著個手擎火把、倚棍靜立的武僧,將沿途照得通明。

除此外,也有數十人留在大校場上,散落在轅門周圍。大半是各方派駐在此、盯著那如水劍匣的耳目,小半卻是與釋門不睦的宗門教派,以及預備整修四方臺的木匠與民夫。

楊朝夕本不欲登山入寺,去湊那等熱鬧。何況他所熟識的祆教、乞兒幫、瀟湘門、“賤籍四友”等人,皆就近選了空地,安營紮寨下來。便是露宿幾晚,亦不是什麼辛苦之事,更有佳朋麗人閒話作伴……且附近還有“鶴殤酒肆”等棚壚去處,可以沽了酒來、充飢禦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