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437章 如水劍,鬼工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7章 如水劍,鬼工匣 (1 / 3)

聲出則怒起,劍拔而弩張。

許多“天雄衛”見雁門郡王發怒,連發弩紛紛架起,瞄向蕭璟這邊。

蕭璟周圍衙差、無不以身作盾,將他護在中心。一旁肖湛抽刀、黎妙蘭挺槊,皆遙指田承嗣,氣勢絲毫不弱。

西面的東宮衛率們,連忙將太子李適扶下馬來,接著擎起身側鐵皮藤甲盾、搭成盾牆。防止東、南兩邊一旦交手,飛起的流矢、斷刃殃及太子殿下。

蕭璟揮手將衙差撥開,略略拱手道:“田公言重,老夫豈敢?只是田公身邊心腹盡出,若遇奇險、如何自安?倘若田公客居洛陽期間,有個什麼閃失,豈非老夫之過?屆時魏博鎮雄兵十萬,揮鞭南下,來向老夫興師問罪。老夫又當如何自處?”

這時,李長源拂塵輕擺、從太子李適身後繞了出來:“雁門郡王!太子殿下既答應不與天下英雄爭劍,自不會食言而肥、去做那‘偷天換日’之舉,還請郡王寬心。

此外,蕭大人所言,也是設身處地、替郡王安危著想。今日各方拼殺半日、仇怨已然種下,絕非三言兩語便可化解。焉知沒有宵小之徒鋌而走險、對郡王行不利之舉?”

田承嗣聽罷、面色陰沉不定,許久才重重哼了一聲:“小人之心!以己度人!本王便只留十名好手、陪侍殿下左右,蕭大人這下滿意了麼!”

太子李適立在盾牆後面,透過縫隙瞧著幾人對答,不由捋須輕笑。

他於舞勺之年、恰逢薊州之亂爆發,此後十餘年間,隨皇族飽嘗顛沛離亂之苦。後年紀漸長,更是披甲上陣、輔助父皇清剿叛軍,見慣了爾虞我詐。此時此刻,又豈會猜不到田承嗣的心思?

田承嗣貌恭而不心服,賴在這裡百般糾纏,無非是擔心自己與蕭璟合謀、中途掉包“如水劍”,是以欲多派心腹之人一路監視。若自己不應他,他也必會再遣死侍暗暗尾隨,反而更加兇險。可若自己應下,反而能借此機會、叫一些敢怒而不敢言者,消除疑慮之心。

於是他也走出盾牆、抬眸笑道:“難為雁門郡王有心!那便勞煩十位‘天雄衛’將士、隨我等走一遭了。”

田承嗣見事已至此,只得訕訕拱了拱手,轉身便走。

董仲庭自知已無退路,果斷收攏起追隨他的不良衛、緊緊跟在田承嗣“天雄衛”後面,自坊牆豁口魚貫而出。王軒身上鎖甲、滿是被“飛火流絮”燒出的黑點,此時也顧不得狼狽,忙令手下夥長各率衛卒、也綴在“天雄衛”後,倉皇奔出此間。

須臾工夫,渠岸上只剩下寥寥數人。

太子李適重新上馬,矯首環顧。只見暮色四合、星月漸起。南面坊牆外、洛水之上漁火閃爍,映出一團團淺淡光暈,撐起了神都不熄的繁華。

行營、藩鎮、道門、釋門、遊俠等各方留下之人,皆肅立在渠岸上,一言不發。顯然是在靜候太子殿下與那柄眾所矚目的“如水劍”,一道起駕動身。

太子殿下無奈一笑,朗聲喝到:“諸位英雄!時候已然不早,咱們這便同去河南府如何?”

回應他的,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好之聲。

西齋院中靜悄悄,房中又悶又燥。

鎖甲衛校尉王轍,渾身被汗浸透,躺在榻上喘著粗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