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95章 諸般道術,入我囊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5章 諸般道術,入我囊中 (1 / 2)

靖室內炭火漸熱。靖室外漫山積雪反射的白光,將上清觀烘托出耀目的神聖。

吳天師看著楊朝夕,楊朝夕看著手中卷軸,這一刻不容過多語言去打擾。

楊朝夕沉浸半晌,這種微妙感覺,似乎又隱隱在心裡撬出動靜,封藏著先天之氣的眉關“天心穴”、似乎又鬆動了一些,引得三道後天之氣蠢蠢欲動起來。

楊朝夕回過神來,見吳天師正看著自己,忙拱手道:“怠慢道兄了!小道忽有所感,所以失神。這卷《道門內丹說》融萃千年道門修習之法,雖剛剛問世,怕是已經可與歷代道門先賢著述、並駕齊驅了!”

吳天師笑道:“溢美之詞,可不必再言。然而這內丹修習之法固然珍貴,卻需滴水穿石之功、才能顯出成效來,到時小友恐怕也已是一把年紀了。故而少壯之人重武藝,習練拳腳武技,希求以一當十、以一敵百的法子,也是人之常情了。”

楊朝夕也笑道:“所以道兄,既然如今著述已成、大事已了,便該考慮教授武藝這等小事了。小道常在觀中、隨時恭候!”

吳天師伸出一根手指、點了點楊朝夕,淡笑道:“自今而後,我便從丹道、方技、數術三門入手,逐次教你一些道門術法。今日開始,我們先學外丹之術,也稱‘金丹術’‘黃白朮’。

我道門歷代先人,認為金石堅硬、不易毀損,比之肉身草木等速朽之物,頗有不死長生的藥性。於是便想要將這藥性提煉出來、為人所用,以酬‘不死長生’之志。”

楊朝夕從前也聽過一些“金丹術”,多是神乎其神的傳言,可信度終究不高。此時聽吳天師說起緣由,不禁喜道:“道友!那麼只要把這些金石好好熔鍊,便可煉成長生丹了!可是,真的有人見過、或者吃過長生丹嗎?”

吳天師呵呵笑道:“抱有這種想法的,千百年來不知凡幾,也都入土化為枯骨了。金石之性,並非‘不死長生’,而是‘不死不生’!金石不是生靈,自然沒有生死之別,但金石之中多有毒性,貿然服食,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教你這外丹之術,只取藥性溫和的芝草、加以五穀,煉成藥丹。吃下去後,既能強筋壯骨,又不會中金石之毒。不過這鼎爐,須以金銀為上、青銅次之、鐵石為下……”

楊朝夕頓時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道友,你這哪裡還是‘外丹之術’?分明就是‘庖廚之術’!這個朱介然師兄便會,我找他去學便可!”

吳天師大笑:“咱們肉體凡胎,還要留作內丹道術的爐鼎之用。珍之重之、尚嫌不夠,幹嘛要用那些毒物作踐自己?你若不喜歡學,咱們再說下門道術……”

楊朝夕忙打斷道:“學!我學!為何不學呢?說不定你這‘庖廚之術’學了,便能做出更好吃的飯食……呃……藥丹。凡人吃了、縱然不能長生不死,但身心舒暢、延年益壽,總該是有些功效!”

吳天師捋須點頭:“這便對了!藝多不壓身,多學一門,便有一門的好處。我這‘外丹之術’也有丹方,譬如‘寒食散’,需用丹砂、磁石、曾青、雄黃、白礬五味藥煉製,但只能少量服食……”

楊朝夕已經找來紙筆,將吳天師所說丹方、熔鍊之法、所需爐鼎等物,逐一記下。

其後半月間,楊朝夕除了行功、習武、誦經、當值之外,便開始頻繁出入齋院。待借來瓦釜、炭火等物,便跑到觀後四下無人處,嘗試熔鍊丹藥。每每弄的滿手滿臉烏黑,屢屢被觀中師兄弟嘲笑。

某日,楊朝夕捧著一顆色彩棕黃、鴿蛋大小的圓球,以及一包黃紙包裹的白色晶砂,跑來找吳天師試藥。

吳天師問清了他使用的材料後,才拿起那輕飄飄的棕黃圓球,咬下一小口,不禁皺起了眉頭:“小友……你這叫什麼丹?似乎不是我教你的吧……另外,鹽放多了、味道有些苦……”

楊朝夕臉色陰晴不定:“我這叫‘粟米飽腹丹’,是自己琢磨出來的,吃一丸可抵三日飯食,最是實用……至於鹽,我下次少放點便是……”

吳天師又將那包白色晶砂拆開,用指頭捏了些放進嘴裡,倒是眉頭舒展開來,笑道:“這個又叫什麼名目?倒是比飴糖還要甜一些。”

楊朝夕眉毛一揚,得意道:“這叫‘甘甜散’!是用薯柘軋出汁水後,再以文火焙煉而成。只需一小撮,便能煩惱盡除、心曠神怡!”

吳天師笑著點點頭:“不錯,不錯!這一丹一散交給齋院,倒可以給大夥添些口福。”想了想又道,“那金石丹藥的熔鍊法子,雖荒誕不經,你若想了解,多看看《抱朴子》《周易參同契》這兩套經卷,便能明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