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如水劍道> 第28章 玉笛暗飛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章 玉笛暗飛聲 (1 / 2)

天時日冷,幾場大雪下過,自翠雲峰上眺望群山,莽莽白雪將數個山頭裹成銀灰。晨光撒下,鑲成金銀輝映的世界,無垢無塵、奇絕美絕,壯闊山河驀然看去,竟有幾分不真實。

上清觀學藝的日子,已從最初的新奇有趣、漸漸淪為日復一日的呆板——每日兩餐,晨昏誦經,上午習武打坐,下午做些清洗打掃、曬穀幫廚之類的雜活,入夜後便須全入居室,便溺皆在室角的一隻帶蓋木桶中解決。

偶爾會有道人在靖室中教些琴棋書畫,算是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楊朝夕對琴箏曲譜頗感得心應手,關虎兒、牛龐兒卻時常守著一方棋盤廝殺半天,只有孫胡念喜在案桌之前寫幾個大字、畫兩枝梅花。四個小道童各有所好,原也是童心使然。

雖有輪值當知客道士的義務,但冬月香客寥寥,偶爾來得一人,當值知客的道童也必如獲至寶一般,熱情開門相迎,帶香客上過香、拜了道尊,便由觀主公孫真人陪同暢聊一番,或清談、或占卦,甚至問及陰陽、讖緯、堪輿、岐黃、養生之類話題,公孫真人也不以為忤,皆娓娓道來。看得一旁侍立的楊朝夕、關虎兒之流心悅誠服。

這日長源真人攜了楊朝夕,立在道觀後的一棵古木之下,正誦持《道德真經》中的一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楊朝夕便也學著師傅模樣,拉長了語調誦持一番,長源真人點頭嘉許。

長源真人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只是不喜權謀、淡泊功名,覺得於道心有所毀損,始終遊離在朝堂邊緣。雖早知這徒兒頗具靈根,但親眼看著一個聰慧孩童每日進益神速,便如看到當年的自己一般,心裡也著實欣慰。

楊朝夕誦持完這一段經文,便急切地問長源真人經作何解。長源真人看著求知若渴的他,笑著徐徐解道:“世間諸色炫目,令人看不清真相,便如盲人一般。絲竹金石、諸般樂聲,攪人心志,就會聽不進警言至理,便如聾子一般。酸甜苦辣、百食滋味,使人沉溺其中,反而體味不到谷蔬之於人的延養之德……”

“師傅,若是如您所解。那徒兒豈不是再不用去看山看樹?再不能撫琴弄笛敲鐘?也不必再吃東西了?”楊朝夕擰住小小眉頭,忍住不反問道。

“觀色只為識性,餐食卻為果腹,怎麼可以非黑即白、意存偏頗?只是五音這一流,倒也該淺嘗輒止、不可沉迷。須知絲竹歌詠之類,既是藉以騁懷,便如香醪酒漿一般,皆能移情越性、惑亂心緒,以至於做出些偏激之事來,卻算是一害了……”長源真人雖是笑語,但語氣卻已經有些正式了。

楊朝夕聽了半晌,卻不大肯服氣,這卻也少見。長源真人先是奇怪,旋即又釋懷一笑,倒是自己有些腐儒的呆氣了,方才一番話頗有幾分說教的意思,失了道門的自在。便拈鬚笑道:“為師怕你玩物喪志,故有此一說。倒是為師有些操之過急了。”

楊朝夕急忙拱手一拜:“徒兒不敢妄言。只是聽幾名師兄提過,師傅卻也會些神仙道術,飛天遁地、騰雲御風什麼的,卻不曾教過徒兒半分。是擔心徒兒闖禍、還是師傅藏拙呢?”說完又覺話語生硬、略有不敬,怕師傅生氣,趕忙補充道,“徒兒遇上師傅,本是難得福分,不該貪心。只是……只是其他師兄頗有些厲害道術,徒兒見了,著實眼饞。”

長源真人伸出手來,在楊朝夕頭上輕拍一記,笑道:“人小鬼大!難為你發幾句牢騷,也能這樣起承轉合、前後周全,倒也有幾分像為師身上的世俗之氣。但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要為師教你道法,也無不可,但為師想先看看你的根底,才好知曉你能學些什麼,也算是‘因材施教’了。”

楊朝夕見師傅要考較他,立時來了興致,錯步揮掌間,將入觀以來學會的兩套拳法,行雲流水地打了一遍。長源真人點頭笑道:“形神合一,有幾分道韻,只是功力尚淺,發揮不出拳法的威力來。我看你這拳腳中卻有幾分剛猛,應當是練過些別的拳腳兵器吧?也給為師演示一下。”

楊朝夕頗有些小得意:“上山之前,我們幾個都跟著關世伯,學過些拳腳槍法,關世伯也是頗懂武藝的人!”說完也不囉嗦,幾套軍中擒殺拳法打了出來,雖然稚拙粗糙,倒也簡單實用,的確是行伍中常用的一些拼殺招數。楊朝夕一通拳打完,還不過癮,就山間撅來一根七尺上下的樹枝,簡單處理了旁枝,便假作長槍,虎虎生威地耍起來。

冬雪雖停,但山間人跡罕至,積雪全堆在山石草從之間,楊朝夕長槍掃過、便雪星四濺,回槍抽下,又將積雪打出一道深痕來,“呼呼”地一趟長槍耍完,周遭兩丈以內的餘雪也都遭了殃。楊朝夕打完收勢,又將樹枝一扔,在地上搓出幾個硬實的雪球,退身跑出六、七丈,目光盯著方才那棵古木,甩手擲出,口中一喝:“中!”幾個雪球便全打在樹幹上,碎作雪霰。

晴光照雪,樹影流金。長源真人單手捋須,口含輕霧,神態逸然:“不錯不錯!根基尚可,懂些拳腳槍法,也算習武之人。只是所學略雜,又落了下乘。武人皆言‘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卻非虛言。為師要教你的,便是‘練功’的法子。你可願意學?”

楊朝夕心中激動,便拱手拜道:“弟子願學!”

長源真人便就雪地上盤腿坐下,緩緩而道:“呼氣曰天,吸氣曰地,呼吸相承,微不可察。若要練習呼吸,必先盤坐靜氣,使心無波瀾。先以口吐氣,如抽絲、漸漸而盡;再運鼻吸氣,如纏絲、緩緩而足。氣足便停,不吸不呼,在心中默誦經文。若感覺胸中煩悶,便嘴唇微啟,仍如抽絲、延延吐之。如此勤加練習,在心中默誦經文愈長,則功力愈進。至呼吸已具‘輕、細、綿、長’四性,出少入多,吹毛不動,才算入有所成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