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馬站樁,外練筋骨,儘管法子笨了些,但楊三郎、牛衝二人倒也練得認真。
關大石每日早晚除監督二人站樁外,自己也在山谷校場內舒筋活骨、打些拳腳。一來拳不離手,二來也給楊、牛二人立個標杆,引導二人堅持練習。期間也獨自去了一趟上清觀,送些山貨過去,兼與那公孫真人聊些洛陽城中的近況。卻是賊首安祿山在城裡廣貼告示,召道、僧、儒三教耆宿往宮中議事,有抗拒不去的,便毒打一頓,差賊兵綁了過去。城中黃冠、僧侶、儒生之流,懼死而變節者甚多,皆違心稱頌功德。
山中雖寒苦,但熬得些許時日,又有兄弟間扶持,便也漸漸習慣。
轉眼元日將近,往常太平日子,家家戶戶自是要焚香祭祖、張羅籌備出一番熱鬧來。但此時洛陽城內外皆是焦土,十室九空,骨肉離散,山中四人便誰也不提元日之事。關大石三人照常操練、打獵,陸秋娘則做些吃食、縫些衣物,幫帶著照看著些關虎兒……四個大人、一個嬰孩便在這山谷中,過著殊為難得的太平日子。
除夕夜晚,關大石、楊三郎、牛衝三人在山谷校場操練完畢,陸秋娘也抱了關虎兒,一起來到馬忠墳前。將備好的粟米、肉食等物放好,齊齊拜下。
朔風正勁,吹散淚水。關大石眼眶通紅,說了些兄弟們在一處時的陳年舊事,引得楊三郎、馬衝悲由心起。幾人祭拜完馬忠,又轉過身體,向著洛陽城郊楊柳莊的方向拜了幾拜。陸秋娘復又跪下來,向著南面衡州老家拜了幾拜。待抬起頭來,洛陽城中竟稀稀拉拉地放起了焰火,卻也感受不出半分喜慶氣氛。幾人悶悶地回去,各自早早睡下。
正月初一晌午,關大石兄弟三人操練完,圍坐在楊三郎茅舍中。陸秋娘端上飯食,幾人正吃著說著,聽得有人叩門,聲響不大,頗合禮法。楊三郎過去開了門栓,只見一個尚有稚氣的道童立在門外,手裡捏著幾張黃紙,卻不進來。
關大石心知道士禮數頗多,便放下碗筷起身迎道:“小道長遠道過來,快請進來說話!”
那道童方才進得門來,作了個揖:“各位施主,公孫真人讓小道帶話,元日是大節令,他親手書寫了幾張靈符,說有辟邪消災、祈福安神的功效,請幾位施主務要收下。另外,初九日關施主倘若有閒暇,可來觀中一敘。”關大石應了,恭恭敬敬接過靈符,不住道謝。
這時陸秋娘已盛了一碗肉粥,拉道童坐下,笑道:“算算時間,小道長晨起應尚未進食。修道雖有‘辟穀’之法,但晨起這頓,還是免不了的。”道童本欲推辭,奈何腹中如鼓作響,加上陸秋娘說得婉轉貼切,便拋過虛禮,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飯罷,道童作別幾人,回翠雲峰去了。
道童走後,關大石几人立在楊三郎的茅舍前說話。關虎兒已醒,陸秋娘正在茅舍中的木桌前,將一碗煮成爛糊的肉粥用小木勺盛了,放嘴邊吹涼,喂到關虎兒口中。
關大石忽道:“三郎兄弟,自剛才的行止說話來斷定,秋娘妹子竟是個有學問的人!在谷中這些時日,俺也陸續瞭解了些她的身世,也是可憐可嘆。哥哥在這裡正告一句,切莫要錯過佳人,那時可是追悔莫及!”牛衝便在一旁促狹地笑著。
楊三郎不知關大石竟說出這番話,一時倉皇忸怩,結結巴巴:“俺……俺說句實在的,就算俺……俺有賊心,也……也得秋娘妹子願意才行……總不能強人所難吧!”說完偷偷看了眼茅舍內的陸秋娘,正全神貫注地給關虎兒餵食,對這廂的渾話絲毫未覺。
關大石笑道:“男當婚、女當嫁,哥哥是過來人,正好給你參謀參謀。這男女之道,無非雄飛雌從、互知冷熱,中間只隔著層窗戶紙。你若有心,不妨今夜直接挑明瞭、試試態度,只要不是當時反臉,便是有機可乘。日後也少不了做小伏低、噓寒問暖。待水到渠成之日,再去回想這些,便知那些可笑了。”
楊三郎聽他雲山霧罩地說了一番,似懂非懂,卻有些魂不守舍。關大石也不再多言,拉了牛衝入山去了。至晚間校場操練,楊三郎還有些渾渾噩噩,全不似往日的果斷。
是夜四下無事,楊三郎、陸秋娘皆早早睡下。楊三郎依舊睡在外間條凳拼成的“炕”上,輾轉反側,焦躁難眠。忽的一不留神,滾落下來,頭磕在地上,“哎呦——”了半句,便立即住口,怕陸秋娘聽到了奚落他。過得半晌,陸秋娘忽道:“三郎哥還沒睡麼?”
楊三郎心裡一驚,信口胡謅道:“這幾日進山察看,下的捕子、做的陷阱皆一無所獲,正為這苦惱。”陸秋娘聽完,微不可察地一笑。